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热加工手册

贝氏体的形成及特点

书籍:热加工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热加工手册》第1035页(1059字)

14.6.1.1 贝氏体的形成

共析成分的奥氏体过冷到约550℃~Ms点(约240℃)之间,过冷奥氏体发生贝氏体转变,转变产物是贝氏体.

贝氏体是由含碳过饱和的铁素体(α)与Fe3C组成的两相混合物,是奥氏体在中温区的分解过程.在转变时,必须进行碳的重新分布和铁的晶格重构.

贝氏体三种常见的组织形态是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及下贝氏体,其形成过程见图14-21.

图14-21 贝氏体形成示意图

(a)粒状贝氏体;(b)上贝氏体;(c)下贝氏体

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温度最高.碳在奥氏体中长距离扩散且作很大重新分布,出现极低的贪碳区,α相才可形成.随着α相长大,碳绝大部分跑到一些孤立的奥氏体“小岛”上去.所形成的大块α相含碳量很低.富集碳的奥氏体“小岛”形状不规则,其前途是:分解成珠光体或转变为氏体,或原样保留,见图14-21(a).

上贝氏体的形成温度较高,也需要碳在奥氏体中作较大重新分布,α相才能形成.α相沿着{111}γ面由晶界向晶内密集平行地长成板条状,同时α相中过饱和固溶的碳也向板条间的奥氏体中富集,最后在α相板条间析出Fe3C的小条或小片,奥氏体消失,上贝氏体(羽毛状)形成,见图14-21(b).

下贝氏体的形成温度较低.碳在奥氏体中作较小重新分布便可形成α相.α相沿{225}面逐渐长大.下贝氏体片互成一定角度,分布较散乱,见图14-21(c).

14.6.1.2 贝氏体形成特点

贝氏体形成特点是:

(1)有扩散性.在贝氏体转变中,由于过冷度大,没有铁原子的扩散,但有碳原子“扩散”,进行碳化物的沉淀析出.这点既不同于珠光体转变,也不同于马氏体转变

(2)共格切变性.在贝氏体转变中,是靠切变进行奥氏体向铁素体的点阵转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