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地质出版社《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第18页(2367字)

滑坡(1andslide)是依附于其内在软弱结构面(带)的地表斜坡岩土体,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失去原有平衡条件而产生以水平位移为主的、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类安全和生态环境平衡,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一定损失的整体移动事件。

滑坡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发生的,其起始必要条件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一定的机理受控于一定的岩土组合类型、结构类型、斜坡形态以及结构面组合与临空面的关系。一般来说,相似条件下的滑坡机理大体相同,而不同条件下的滑坡则有所差异。对具体滑坡而言,是否产生整体移动,则尚需考虑重力以及其他营力作用如何而定。当某种营力成为斜坡不稳定因素时,滑坡将发生。以滑坡发生的初始条件、根本原因及滑动方式表象为基础,将其概括分列为九种主要滑坡机理。

(1)流变倾覆滑坡机理:其特定的岩体结构类型是高角度陡倾岩组,根本原因是斜坡岩层的流变作用,表象是位移地层发生倾覆;

(2)应力释放平移滑坡机理:根本原因是构造残余应力释放,表象为平移;

(3)震动崩落滑坡机理及震动液化平推滑坡机理:其根本原因是震动(地震或人工震动),表象是崩落或平推式,即滑体较大部分离开滑床;

(4)潜蚀陷落滑坡机理:此类斜坡中均发育完好的节理,底部有砂砾层互相连通,斜坡上部有广阔的地下水补给区,坡脚有排泄区出露,雨水的大量补给或河段水位暴涨暴落,库区地下水迅速跌落,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地下水力梯度增大到足以使细粒砂土发生潜蚀及液化,在此种动水压力作用下而最终导致滑坡发生;

(5)地下悬浮-下陷滑坡机理:根本原因是地球化学表生作用,使岩土失去原有强度而致,表象是滑体悬浮-下陷;

(6)高势能飞越滑坡机理:滑坡势能大,滑坡时速度快、滑程远,下部分与空气直接摩擦滑动,其工程地质条件受控于岩土的层状、板片状以及其他延伸性强的节理构造结构面,并顺坡倾斜者;

(7)孔隙水压浮动滑坡机理:原因是孔隙水压升高,表象为浮动。由于地下水排泄受阻,造成压力水头在管孔中高出地面,孔隙水压增大,以致弱面上的抗剪强度降低,最后导致形成滑坡,此类滑坡滑速缓慢,滑程不远,往往是牵引式;

(8)切蚀-加载滑坡机理:根本原因是切蚀或加载,表象为牵引、推动式;

(9)巨型高速远程滑坡机理:其地层为水平或近水平结构,夹有软弱层及封闭含水层或滞流层,根本起动条件是降水补给,根本原因是地下水封存,滑体运动气化而具气垫效应,岩土体滑动带之摩擦角失效,最后以高速远程的运动方式释放滑坡体的能量而告终,其滑动速度极为迅捷,在数分钟至十数分钟内即可完成其作用过程,表象为后缘滑壁近弧形。

【参考文献】:

邓清禄.2000.斜坡变形构造.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段永侯,罗元华,柳源等.1993.中国地质灾害.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姜卫方,万明浩.2000.地质雷达在滑坡面调查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物探与化探,24(3)

金培杰,曹玉立.1993.甚低频电磁法在确定滑坡地下水分布中的应用.物探与化探,17(2)

金培杰,曹玉立.1992.静电α卡法在探测滑坡地下水中的应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3(3)

李媛,张颖,钟立勋.1992.中国滑坡崩塌类型及分布图说明书.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李智毅,王智济,杨裕云.1996.工程地质学基础.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李智毅,唐辉明.2000.岩土工程勘查.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李大心.1994.探地雷达方法及其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

刘传正.2000.地质灾害勘查指南.北京:地质出版社

牟会宠.1987.滑坡.北京:地震出版社

建军,张晓培,邱慧.2000.综合物探方法在中里滑坡调查中的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7(3)

孙纪荣.1989.三峡黄腊石滑坡与K剖面法电法勘探工程物探.工程物探

王谦身,张赤军,周文等.1995.微重力测量——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晏同珍,杨顺安,方云.2000.滑坡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张咸恭,李智毅等.1998.专门工程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1983.日本工程物探译文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