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255页(2665字)

肋软骨炎亦称Tietzo综合征,是一种软骨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肋软骨局限性增生,是肋软骨颇为常见的良性疾病。该病多发于青年人,以女性较多,1921年蒂茨氏最早描述此病,故又称蒂茨氏综合征。属中医“胸痛”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由于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因而曾认为肋软骨炎可能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也有人认为胸肋关节韧带慢性损伤是形成肋软骨炎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肋软骨炎,乃由风寒,湿热,瘀血阻滞经络所致。或外伤瘀血阻络所致。

〔诊断要点〕

1.局部疼痛是惟一的症状,局部隆起,质硬光滑,有压痛,局部皮色正常,常反复发作,有的可自愈。

2.多见于2~4肋软骨,以第2肋软骨常见,病变多发一侧单根肋软骨,有一侧多根或双侧肋软骨同时受累。

3.胸壁局部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肋骨骨髓炎:多有明显全身化脓性感染症状,胸壁X线照片上可显示骨质破损。

2.胸壁结核:胸部X线检查常显示肺或胸膜结核病变。结核灶侵及胸壁软组织形成寒性脓肿,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汁,胸壁X线片可显示肋骨结核引起的骨质破坏。

3.肋软骨良性肿瘤其生长缓慢,局部疼痛不明显;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肿瘤表面不光滑,X线片可显示骨质破坏。

〔辨证分型要点〕

1.风寒痹阻:寒易伤阳,其性凝滞,寒邪闭阻胸阳,故见局部钝痛,遇寒痛重,得热痛轻,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

2.湿热壅滞:外邪壅滞于胸壁,胸络不通,故见胸肋痛,得热则痛剧,得凉则舒,胸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瘀血阻络:多因外伤或久病入络等致瘀血内停,胸络不通,故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胸闷不舒,近乎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疗〕

一、中医治疗

(一)证型论治

1.风寒痹阻。

〔治则〕通阳散寒,止痛。

〔方药〕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瓜蒌15g 薤白15g 麻黄10g 桂枝10g 血藤25g 威灵仙15g 秦艽15g 白芍15g 甘草1g 白酒适量

〔加减〕风胜者加防风15g,独活15g;挟湿者加薏苡仁15g,防己15g。

2.湿热壅滞。

〔治则〕清热利湿,宣通经络。

〔方药〕宣痹汤加减。

木防己20g 薏苡仁15g 黄柏15g 栀子15g 蚕砂10g 赤小豆15g 甘草10g 秦皮15g 赤芍10g

〔加减〕痛甚者加姜黄10g,海桐皮15g,桑枝15g。

3.瘀血阻络。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赤芍15g 当归15g 桃仁15g 红花15g 川芎15g 膝15g 枳壳15g 陈皮10g 甘草10g 柴胡15g

〔加减〕若胸痛甚者可加降香10g、郁金10g、延胡索10g,以活血理气止痛。

(二)内服中成药

1.瘀血阻络。

(1)血府逐瘀丸1丸日2次口服。

(2)化瘀丸1丸日2次口服。

2.湿热壅滞、功劳片5片日3次口服。

(三)外治疗法

1.湿热者,外敷水调散,日1次。

2.寒胜者,外贴伤湿止痛膏、寒痛宁贴膏。

3.瘀阻者,外贴天和骨通贴膏。

(四)单方验方

汤:威灵仙、虎杖各30g,当归、丹参、川牛膝、山楂各20g,桃仁、红花、赤芍各12g水煎服,日1剂,2次服。用于瘀热证。

二、西医疗法

妙纳片50mg,日2次口服,或消炎痛25mg,日2~3次口服。

普鲁卡因与曲安缩松局部封闭。

局部肿胀隆起严重,疼痛显着,而又长期不消退,只有不排除恶变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调护与预防〕

1.局部理疗,热敷。

2.适当休息,减少上肢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