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青年读书辞典

《人性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51页(893字)

【着者】:

休谟着。

休谟(1711-1776),英国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家,不可知论者,史学家。本书为作者的第一部哲学着作,写于1734-1737年之间,1739-1740年间分册出版。

全书分3大部分,分别研究知、情、意。第1部分,即知部分,研究了观念的起源、组合、抽象和联系,空间与时间观念及其性质,知识与概然推理,以及怀疑主义哲学体系与其他哲学。

在这里,休谟阐述了经验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始于感觉印象又可还原为印象,观念比印象抽象但与印象相对应,印象和观念同属知觉。观念分为简单观念和复合观念,复合观念可以分为关系观念、样态观念和实体观念3类。关系的观念是观念之间的联系的产物,样态的观念是跳舞、美丽这类非因果性事物的印象,实体观念则是其性质不可知的某种东西的特殊名称。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本质上是人们习惯性的联想;实体则是不可知之物的代名词。这样一来,在休谟的哲学里,一向为哲人们、科学家公认的因果性,便失去了理论根据;上帝作为实体,也失去其客观基础,被划入不可知之列。休谟的哲学对形而上学是个沉重打击,它唤醒了沉溺于形而上学的康德。这是休谟哲学的成就,然而也是人们指责最多的地方。第2部分,即情部分,研究了骄傲与谦卑、爱与恨、意志与直接情感,其中对善与恶、美与丑、自由与必然等人类的各种情感的论述尤为详细,这是作者继探究人类认知能力之后,从另一个侧面探究人性的成果。

第3部分,即意部分,论述了作者的道德原理,分别就德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问题进行了论述。上述知、情、意3方面的理论,构成休谟的人性哲学体系。

休谟的哲学对哲学界和科学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被逻辑实证主义者誉为先驱,爱因斯坦曾在不同场合下讲到休谟对他解决狭义相对论的问题起了决定性作用。

休谟虽然主张知识来源于经验,但他避而不谈知觉之外,有无客观事物存在。他把客观事物归结为“一簇印象”,“自我”只是“一束知觉”等,体现了其哲学体系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实质。由于休谟把知识的来源局限在“经验”范围内,所以他对认知对象抱一种存而不论的怀疑态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