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
书籍:中外关系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3页(491字)
唐代以来对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的专称。
见《经行记》、新旧《唐书》、《岭外代答》、《诸蕃志》、《宋史》、《辽史》等。《求法高僧传·立照传》作多氏,《往五天竺传》作大寔,《册府元龟》、《东征传》、《继业行记》作大石,均为Tazì的音译。源于波斯语,即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称谓。或谓大食即汉代的条支,或谓原系伊朗一部族的称谓。大食自建国后,与中国交往密切。据《太平广记》载,于贞观初年即遣使来通好。
新旧《唐书》与《册府元龟》正史亦均记有永徽二年(651年)八月大食王遣使通好的史实。此后,两国使节往来频繁。大食商人自唐代以来就活跃在中国沿海诸港口城市和内地京城长安等地,以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为业,广州一城就聚居着十几万外商,福建、江都聚居的大食、波斯商人也均在万人以上。751年大食与中国在中亚城市怛逻斯(Tarāz)交兵,战后有不少中国手艺人、文人被掳往大食国,有的参加大食的社会生活,游历大食诸地,了解伊斯兰教,对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后来,大食出兵助中国政府平息了“安史之乱”。唐、宋之际,中国与大食的交往与商业关系十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