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寤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599页(1494字)
【生卒】:公元前761~前701
即郑庄公,以其出生时横逆难产命名。
周平王二十八年(公元前743年)即位。翌年封其弟段于京邑(在今河南荥阳)。段在京邑尽力扩张军备,与母亲武姜秘密合谋,准备袭击寤生,夺取政权。
寤生深知段和母亲的企图,表面上采取宽容和放纵的态度,以使段“多行不义必自毙”,实际上一面秘密进行武力镇压的准备,一面派人监视段和武姜的一举一动。
直到段将一切战备工作做好,又与武姜约好里应外合袭取郑都的计划出笼后,寤生认为镇压段的时机已经成熟,就派公子吕率战车200辆去讨伐段。京邑民众临战倒戈,逼迫段退往鄢(今河南鄢陵)。
寤生引兵追击,一举攻克鄢,迫使段逃亡国外;随后又将武姜软禁起来,清除国都内部的异己势力,达到了集权中央和巩固统一的目的。
在平定段后21年间,姬寤生从郑国的实力及与中原各国的关系出发,对外作战共18次,主要是以宋、卫两国为打击对象,其中颇具特色的战斗有3次:周桓王二年(公元前718年),姬寤生率军攻打卫国,卫国调燕邑(在今河南延津)之兵迎敌。
姬寤生命祭足、原繁、泄驾三大夫各领一支部队,从正面迫近燕兵,而密令其二子忽、突,指挥由制(在今河南荥阳)人组成的两支部队,迂回到燕兵背后。
燕兵只注意当前三军,没有防备背后,当背部遭到突然袭击后,迅速溃败。这是中国军事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次迂回战。
桓王六年(公元前714年),北戎来犯郑国,姬寤生向左右询求对策。
公子突分析戎人的特点,认为“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左传·隐公10年》),因而建议分兵伏击戎人。
姬寤生采纳这一建议,用一部分轻装步卒担任诱敌,首先向戎人进攻,稍接触即按预定路线撤退;另派两支部队,埋伏在戎人必经的道路附近,主力部署在前两支部队后方,待戎人进入伏击圈后,按信号同时出击。整个战斗过程全在姬寤生的预料之中,当戎人深入到伏击圈内,郑军三处伏兵一齐出击,拦腰切断戎人的前后联系,戎人前队人马被歼灭,后队人马被击溃。这是中国军事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姬寤生因被周王室免去卿士职务,而不去周王室朝觐。
周桓王姬林亲率周、陈、蔡、卫联军,攻打郑国,姬寤生出兵迎敌,双方相遇于繻葛(今河南长葛)。当时姬林亲自指挥以周军主力组成的中军,虢公林父指挥周右军及配属的卫、蔡两军,周公黑肩指挥周左军及配属的陈军。姬寤生根据公子突的建议,命令太子忽率领一军为右方阵,大夫祭足率领一军为左方阵,原繁、高渠弥合领一军为中军,随姬寤生部署在两个方阵中央稍后,在战斗队形的编组上,将通常配置给战车的隶属徒兵,以伍为单位,分散在各自战车的左、右、后方、车与车的间隔距离内,使他们与战车相互掩护,协同作战,称为“鱼丽之阵”。双方开始交战,姬寤生命令左、右两个方阵,先向周军两翼配属的陈、蔡、卫军发起攻击,三国军队很快溃败,两翼周军随之发生混乱。姬寤生乘势将中军投入战斗,集中兵力攻击周中军。姬林中箭负伤,周军战败退走。
这是中国军事史上较早运用车步协同、打敌弱点的成功战例。
通过这些战争,姬寤生的图霸事业达到顶峰,郑国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姬寤生尽管在总体战略上表现出政治短视的缺陷,但在具体指挥作战方面,无愧为一位具有革新意识、敢于打破传统战法的军事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