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曹操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34页(1808字)

【生卒】:155~220

字孟德,原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

出身宦官家庭,少时机警多谋,任侠放荡,成年博览群书,特好兵法,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初以孝廉推举为郎,出任洛阳北部尉,历迁顿丘令、骑都尉、济南相、东郡太守。中平五年(188年),入朝廷任典军校尉,又以反对董卓专权,逃归乡里,继而参与各州郡联盟,征讨董卓,事败后转入兖州,击降和收编黄巾军数10万人,成为拥有较强实力的地方军阀,走上逐鹿中原之路。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根据荀彧的建议,亲自率军去洛阳,把汉献帝迎到许昌,从而占居“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接着,他采取拉拢分化,逐个击破的办法,相继攻灭盘据寿春(今安徽寿县)的袁术,生擒强占徐州的吕布,斩杀割取河内的眭固,收降据守南阳的张绣,基本上控制了中原地区。与此同时,袁绍也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夺得青、冀、幽、并四州,并且怀有称帝的野心,成为曹操最强劲的对手。

曹操起初对袁绍保持谦让的态度,直到袁绍调集大军准备南下时,方才决心与袁绍决一雌雄。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亲率10万大军,进抵黎阳(在今河南浚县),企图渡河南进,直捣许都。

曹操集中兵力三、四万人,进据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与袁军隔水相望。

大战初期,曹操先在白(在今河南滑县)、延津(在今河南延津)打垮袁军前锋部队,斩杀颜良、文丑两名大将,遏止住袁绍长驱直进的势头。嗣后,曹操接受投诚的谋士许攸的意见,亲率步骑5000人,打着袁军的旗号,乘夜赶到乌巢(在今河南延津),焚毁袁军的粮草和物资,并斩杀袁军大将淳于琼。袁军由此军心大乱,士气锐减。

曹操乘势下令全线出击,将袁军主力全部歼灭。袁绍仅带领800名亲兵逃回河北。

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后,曹操经过四年的征战,平定青、冀、幽、并四州之地,迫使袁绍之子袁尚、袁熙逃奔乌丸。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征乌丸。行军至无终(今天津蓟县),遇上连天大雨,道路泥泞不通,遭操遂用当地名士田畴为向导,改行崎岖山道,北出卢塞(今河北喜峰口);再前进数百里,接近乌丸单于驻地柳城(今辽宁朝阳)。乌丸单于蹋顿急忙率领数万骑兵,前来迎战,结果遭曹军突击,兵败身亡。曹军乘胜全力追击,攻陷柳城,迫使乌丸和汉人20多万口归降。

袁尚、袁熙再逃往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捕杀。整个北部边境由此得以安定。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企图攻占荆州,吞灭东吴。荆州牧刘表刚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于曹操。

依附刘表而屯驻樊城的刘备得知后,急忙率众向江陵撤退,途中遭曹军追击,被迫转往夏口(今湖北武汉)。孙权采纳鲁肃、周瑜的主张,与刘备结成联盟,同曹军相抗衡。曹军南来,不服水土,疾疫流行,加上不熟悉水战,未能取得主动权。孙刘联军利用诈降手段,在赤壁(在今湖北蒲圻)火烧曹军战船,大破曹军。曹操率领残部逃到南郡,留下曹仁守江陵,乐进守襄阳,然后返回许都。

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韩遂等人在关中联兵反叛,曹操率军进抵潼关,诱使关中诸将专力拒守,而暗遣徐晃、朱灵领兵从蒲阪(在今山西永济)渡河,占据西河地区。

稍后,曹操挥师进据渭水北岸,与关中诸将对垒,再利用机会离间马超和韩遂。等关中军队斗志松懈后,曹军突然发起猛烈的攻势,大败马超、韩遂,迫使他们逃往凉州。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汉中张鲁,张鲁战败投降。整个北方实现了统一。曹操受封为魏王,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逝世,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被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参加和指挥过50多次战役或战斗,表现出高超的用兵艺术,正如《魏书》所说:“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兵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

他在率军征战之余,还孜孜不倦地研习兵法,曾抄集诸家兵法为《兵书接要》,特别是注释《孙子兵法》13篇,自撰兵书10万余字,为中国传统军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曹操称得上一位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军事战略家、思想家

上一篇:虞诩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