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回归教育思潮产生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教育大事典》第933页(554字)

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经济学家G.雷恩(G.Rehn)最先倡导回归教育(regressive education)。其产生背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现代化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不断学习。回归教育认为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应交替进行,学习贯穿人们生活环节的各个阶段。当一个人认为自己需要学习的时候就去接受教育。而社会则应该在青年人的教育和成年人的教育之间建立起平衡,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机会,使人们能根据个人的选择、兴趣、职业、社会经济状况等,在人的一生中接受灵活的、有效的教育。回归教育认为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离开校园,通过就业、社会活动、旅行等会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再返回学校学习就会提高学习的效果。回归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潮,也是一种教育制度。瑞典在1968年的高等教育改革讨论中就提出回归教育。经互会(OECD)是积极支持回归教育的主要国际组织,它首先选择瑞典、法国、南斯拉夫共同研究制定回归教育战略。1970年三国在斯德哥尔摩首次开会。1971年在南斯拉夫再次开会,参加者除三国外,增加了挪威、联邦德国、荷兰、英国和美国。1973年在美国又一次开会讨论回归教育问题。1975年举行欧洲各国教育部长会议专门讨论了回归教育的实施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