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格兰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页(778字)
印度锡克教的主要经典。又名《格兰特·沙哈卜》(Granth Sahib),意译“原初圣典”。此经典系锡克教第5代祖师阿尔琼(1563-1606年)在位时组织编纂。汇集历代祖师时期一直流传下来的锡克教散篇经典而成,共收集3384首赞歌,15575节诗颂偈,卷帙浩繁,内容广泛,涉及了锡克教教义、祖师的生平事迹以及为他们所作的赞歌等,为锡克教徒每日清晨必读的课本。该经典摄取了印度教泛神论和伊斯兰教苏菲派的思想,并将它们融会在一起,从而建立了锡克教教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哲学思想体系。全经用旁遮普文、杂以梵文、古吉拉特文、印地文、马拉地文和波斯文等多种文字写成,每个章节体例不同。锡克教提倡一神论思想,认为世界只有一个神存在,这个神被称为“真实的创世主”(Sat Kartar)或“真名”(Sat Name)。此神既是世界的创造者,也是宇宙精神的本原和永恒的真理。神不仅创造了万物,而且还赋予人智慧,它全知全能,公正,仁慈,是真实存在,所以整个世界也为真实,并非虚幻。这种思想反映了锡克教旨在同化各个宗教,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宗教而提出来的理论。该经还接受了印度教的业报轮回学说,认为业报规律全由人生自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众生都要在这个规律下经历轮回之苦,如果想要得到解脱,仅有善行还不够,必须听从祖师的指导,沐浴神恩,才得亲证神,获得解脱。又认为现实世界本质是苦,面对痛苦的现实世界,主张积极入世的态度,提倡和痛苦作斗争,强调在斗争中求得欢乐。但对解脱则又认为关键是个体灵魂摆脱业(行为)束缚,默念神名,与神交往,从而进入合一的境界。这个境界同样是只可体会、不可言出的一种神秘直觉。此外,该经还主张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的繁琐教规,打破偶像崇拜,提倡男女平等,人人友爱,尊重劳动,主张非暴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