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20页(1053字)
弗罗姆1956年出版的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问题的一部理论专着。全书共四章,第一章:“爱是一种艺术吗?”第二章:“爱的理论”,第三章:“当代西方社会的爱及其瓦解”,第四章:“爱的实践”。本书现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影响遍及全世界,是当代谈爱的艺术的最着名的理论专着之一。
本书认为爱是一门艺术,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学习。虽然人们渴望着爱,但多数人并不懂得爱,只把爱看作一种快感。这首先是因为多数人把爱当成了“被爱”,以为爱就是去惹人爱。其次是因为把爱归结为一个选择“对象”的问题,即以为爱本身是简单的,困难仅仅在于寻找爱的正确的对象。第三还因为把一时的堕入情网的经历和永恒长久的爱本身混为一谈了。就是这些流行的错误观点使得爱常以极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却以有规律的失败告终。要避免这种失败,就要把爱当作一门艺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去加以研究,以获得爱的知识,把握爱的要领。
本书主张爱不是建筑在物质购买欲和个人性欲之上,也不是进行交易的人类产品。作为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的爱,是指能把人类、种族、社会、家庭维系在一起的成熟的爱,这是一种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之下的感情交流行为,更是一种主动的能力。爱是奉献,是给予,但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放弃某物,不是丧失和牺牲,而是他的潜力和存在价值的最高表现。此外,爱的主动性还明显地表现为所有形式的爱——母爱、性爱、自爱、同胞爱等等——都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这四个基本要素。在爱的实践中,要有约束感、专注感、忍耐性,要有创造性和积极性,还要有谦逊感、信念和勇气,并且必须客观地对待一切,明智地思考,克服自我陶醉的心理。
本书指出,西方社会中的爱已经蜕变成商品关系,人们把市场上的交换原则带到爱的领域之中,使爱也打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烙印。本书关于爱的观点虽然是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得来的,但同弗洛伊德把爱说成性欲或性本能的表现或升华的理论,是很不相同的。作为一部从科学和精神分析学角度讨论爱的问题的伦理学着作,本书对我们了解西方社会有关爱的不同见解很有参考价值。但它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爱的理论与精神分析学理论揉为一体,它对现代社会的爱一律都持相同的批判态度,甚至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爱比中世纪社会中的爱更坏,这些观点又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