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疑录》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38页(783字)
是贝原益轩晚年的哲学着作。全书除序言外,分上下两卷,上卷分42段,下卷分39段,总计81段,约2万字。贝原益轩写此书的目的,是批判和清算程朱学说,从而使益轩由程朱的理一元论唯心主义转向气一元论唯物主义。益轩自幼好学,博学多才,对佛教、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都进行过潜心研究。到老年对程朱学说产生了怀疑,认为程朱学说与圣人之道不同,反复思考不明其解,于是集成大疑,称《大疑录》。
在上卷第2段批判宋儒之说是受佛老的影响,违背了圣人之说。指出:“宋儒之说,以无极为太极之本,以无为有之本,以理气分之而为二物,以阴阳为非道,且以阴阳为形而下之器,分别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以为二,以性与理为无死生。是皆佛老之遗意,与吾儒先圣之说异矣,学者不可不精详明辨也。”又在第29段说:“宋儒之说,往往与圣人不同。……故圣人未尝以理气为二物,然朱子以为理气决是二物。”在下卷,益轩对程朱理学的一些哲学概念,都进行专门的论述,并给予唯物的解释。因此,《大疑录》的完成标志着他在自然观上已经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在着作的最后一段,精彩地论述了“太极”、“阴阳”和“道”的关系。他说:“盖太极是一气混沌,阴阳未分之称。阴阳是太极既分之名,其实非有二也。……以所通行名之焉,是一气之所流行,故名之曰道。……故以混沌时,名之谓太极,以流行之时,名之谓道。太极与道,其实一也,道则太极之所流行,太极则一气未流行之尊号,非有二也。”这些解释完全突破了程朱唯心主义的观点,更接近中国气一元论唯物主义者的观点。
《大疑录》成书于1714年(正德四年),时年益轩84岁。现收入井上哲次郎编的《日本伦理汇编》第八册及家永三郎编的《日本思想大系》34卷,原载《益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