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尔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09页(1001字)
【生卒】:1902—
【介绍】:
美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美国人文科学学院院士。生于芝加哥,1925年在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7-1961年任哈佛大学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讲授哲学。1961-1963年任西北大学哲学系主任,1963-1969年任耶鲁大学哲学系教授,1969年退休。
怀尔德在20世纪40-50年代还是一个实在主义者,在《现象学和形而上学》一文中,他开始通过现象学走向存在主义。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特别是在《存在主义的挑战》等着作中,他完全转向存在主义,成为美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怀尔德指出,存在主义来源于希腊哲学传统和基督教传统,克尔凯郭尔在基督教神学和古希腊哲学的启发下,发现了心情和情绪的实践意义,把伦理学提高为本体论的学科,从而使人们有可能深入到存在本身的根基之中。他还认为,存在主义在美国也有其理论根源,詹姆士就是美国的第一个存在主义哲学家。他指出,存在主义的成就就在于它把现象学的方法集中用于考察通常受到忽视的人的主观经历,即人的意识及其结构、感觉的各种方式、选择及其诸条件等,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以人为本体的哲学、一种哲学的人类学,建立了一套有生命力的、以人的自由为核心的伦理学理论,而这些方面正是被以往传统哲学所忽视的。所以存在主义是一种反抗运动,是对实证主义、唯物主义的挑战,具体体现了西方文明的两大理想一自由和个人尊严。怀尔德还批评了存在主义本身的弱点:在方法论上它忽视了存在的其它方面和表现,在本体论上忽视了存在的本质,在认识论方面容易走向反理性主义的极端,在伦理领域过份强调自由观念,容易导致病态的个人主义。
怀尔德是一个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为了弥补存在主义无神论趋向,他企图调和信仰与理性的对立,建立一种基督教哲学。他认为理性与信仰应相互和解,保持一种弹性的、辩证的应力关系,按各自不同的方式,发挥自己的作用,作出自己的贡献。
主要着作有:《实在论哲学导论》(1948)、《存在主义的挑战》(1955)、《人类自由和社会秩序》(1959)、《存在和自由世界》(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