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22页(1055字)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921年发表的重要着作。全书共12章,首尾两章为“导论”和“附录”,第2章至第11章的题目分别为:“勒邦对集团心理的描述”、“其他人对集体心理生活的论述”、“暗示和里比多”、“两种人为构成的集体:教会和军队”、“其他问题的研究线索”、“自居作用”、“爱和催眠”、“群居本能”、“集体和原始部落”、“自我中的等级区分”。

弗洛伊德写作本书的目的,是要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去研究社会或集体的心理,建立一门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集体心理学。他是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的:一个人处在集体之中时,心理活动会因受集体的影响而发生很大变化,情感倾向会变得格外强烈,智力水平则显着下降,而这两个过程的发展都是向该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水平逼近的。就是说,处在集体中的个人会逐渐丧失自己原有的性格特征而变得感情用事,责任心下降,良心消失,智力减退,身上原来被压抑着的无意识本身似乎得到了释放,从而做出以前不会做或不敢做的事来。书中说,尽管过去也有不少学者对集体中个人心理的变化进行过描述,但都未能找到其真正的心理原因,大多归之于所谓“特殊的暗示感受性”,以为它是集体的特点,处于集体中的人是由于受到这个特点的感染,产生模仿(自居)作用,而形成以上特有情绪的。该书指出,在这种“暗示感受性”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更深层的力量,只要着眼于集体中领袖与集体成员之间、以及集体成员彼此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发现,这种联系其实是一种“爱的联系”,用精神分析学的术语就叫做“里比多联系”,这才是构成集体心理的本质的东西,才是使集体得以构成和稳固存在的关键因素。这种爱虽然不以两性结合为目的,但它仍是性本能冲动的表现。因此也可以说,性本能其实包括目的未受抑制的和目的受到了抑制的两大类。而把一个集体中众多个人联结起来的纽带,正是后一类性本能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也是集体的特征和本质,没有这种联系的一群人,是称不上集体的。通过对自我及其各部分的精神分析,该书得出结论说,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这种里比多联系,主要是借助于自居作用通过模仿而导致感情移入,才逐步形成的。

该书的这个理论显然是弗洛伊德早期用性来解释精神神经症的观念的推广和扩张,现在竟使性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力量了。这样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还原为基于生物基础的爱的关系,显然具有泛性主义倾向和生物主义倾向。

上一篇:集体无意识 下一篇:记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