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04页(662字)

佛教名词。音译“若”。指由因缘和合而成的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没有质的规定性及独立实体,皆虚幻不实或体现空寂明净的特征。佛教各派说法不一。一般小乘佛教从“分析空”方法入手,通过对事物生灭变化现象的剖析及层层分解,认为诸事皆从因缘而生,此非为真正的实体,只是各个孤立零件的组合,故皆为假名或假有,如是五蕴既是假名,人我处于十二因缘中流转,由此得出“人我空”,亦称“无我”、“人无我”。一般大乘佛教认为,“人我空”之外还应有“法空”即人是空寂、以外客观世界也是空寂的,亦称“法无我”,故法我都空,人法两空。大乘佛教进一步得出,既然万事皆为假名和合,因此勿须把事物分解就可以知道其自性就是空。故《般若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观派的《中论·观四谛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指排除了因缘关系之后,用否定(遮)达到肯定(表)的方法而得到的“不可描述”的空,其特征概括为:“非有,非无,非亦有非亦无,非非有非无”(《中论·涅秾品》),即不可用言语描述或用概念认识存在。瑜伽行派的《成唯识论》卷七:“依识所变,非为实有”,空就是依识所变现,空就是识。《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二:“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此以“真心”派生的“妄心”为空。除我法两空之外,佛教各派还有三空、四空、六空、十空、十八空乃至二十空的说法。《清净道论》甚至说到“四十二种空相”,各种空相说到底就是自性空,世间空,而出世间佛教认为它绝对不能空是永远真实的存在。

上一篇:铿迭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