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吉舍夫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11页(1001字)

【生卒】:1749—1802年

【介绍】:

俄国18世纪思想家、革命活动家、唯物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出身在平兹省上阿布良左沃村一个贵族家庭。幼年时受过军事训练,1766-1771年就读于莱比锡大学,1790年因写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一书,对农奴制进行批判,被沙皇政府监禁和判处死刑,后改判流放西伯利亚。1796年叶卡特林娜二世逝世后,他得以从流放地回到彼得堡,并加入了立法委员会,但仍遭到农奴主的反对,1802年因沙皇走的陷害,被迫自杀身亡。

拉吉舍夫虽然出身贵族,但一生为反对沙皇制度和农奴制而斗争。他认为,造成当时俄国广大农民悲惨生活的根源,不是个别人的原因,也不是对法律的违背,而是法律本身,是农奴制和专制政体本身。他驳斥了农奴制理论家制造的种种谬论。说,农奴制既不像亚里士多德所想的那样,决定于人类的本性,也不像孟德斯鸠所推测的那样,决定于气候,而是决定于社会的历史条件。他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等理论为依据,论证了通过革命方式建立民主政权的必要性。

拉吉舍夫革命的社会观点是同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结合在一起的。他反对当时共济会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人脑是物质的思维器官,自然界中除了“形体”之外别无他物。他对物质的看法虽然还没有超出18世纪形而上学的观念,但有关发展的观念在他的论述中已经表露出来。他把运动看作是物质不可缺少的特性。他坚定地相信理性的力量,认为“人具有认识物体的能力”,“人具有认识的力量”,并且能够有目的地利用自然。他一方面批判了预成论否定生物界存在任何发展的谬论,热忱捍卫渐成论的理论;一方面也批判了活力论关于“隐德莱希”的学说,基本上同意18世纪先进的进化论思想。拉吉舍夫在认识论上也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认为人们的一切概念、判断都起源于自然界,都有其感性的来源。

拉吉舍夫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带有机械论的特点,但它代表着18世纪俄国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并对19世纪俄国先进的思想家有着重大的、良好的影响。

主要着作有:《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自由颂》、《论人、人的死与不死》等。

上一篇:《拉该斯》 下一篇:拉卡托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