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尔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25页(872字)
【生卒】:1863—1936年
【介绍】:
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西南学派主要代表。出生于但泽。1888年于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891年起任教于弗莱堡大学,1894年升任教授。1916年作为文德尔班的继任者任海德堡大学教授。
李凯尔特试图探究自然科学的逻辑基础和认识论基础,认为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只能由纯粹思维提供。这些观点与文德尔班是一脉相承的,但他主要继承了文德尔班的价值学说并发展了历史哲学思想,形成一套较严密的体系。他把自然科学同历史文化对立起来,认为自然领域里只有一般的东西,应该用普遍化的方法形成规律的概念;而文化领域里只有个别的东西,只能用个别化的方法叙述特殊的事物与现象。所以历史发展的概念和规律的概念是互相排斥的,历史文化的意义只能通过价值来体现。他区分了价值与评价,认为价值用于确定一个历史事件是否是本质的,是否有意义;而评价则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利、弊进行衡量。
李凯尔特的历史观是以一般与个别的绝对对立为基础的,站在这种形而上学的立场上,他诬蔑唯物史观“用胃的理想代替了脑和心的理想”,是忽视精神生活的庸俗经济学说。这表现了他与马克思主义对立的态度。
主要着作有:《先验哲学导论,认识的对象》(1892)、《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Die Grenzen der naturwissenschaftlichen Begriffsbildung,1896-1902)、《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1899)、《历史哲学问题》(Die Probleme der Geschichtsphilosophie,1905)、《哲学体系》(System der Philosophie,1921)、《现代文化哲人康德》(Kant als Philosoph der modernen Kultur,1924)、《哲学基本问题》(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