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六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28页(2047字)

日本第一个近代启蒙学术团体。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明治维新并不仅是政治权力的转换,而且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因此,明治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的口号,以加速社会近代化。在这种背景下,启蒙运动迅速地在全国展开了,“明六社”就产生于这启蒙运动的高潮之中,其成立标志着日本启蒙运动达到顶峰。它是于1873年7月由刚从美国归来的森有礼首倡而成立起来的(因成立于明治六年,故称)。1874年2月,制定“明六社规章”,出版机关刊物《明六杂志》,正式开始活动。《明六杂志》共出版了43期,发表论文百余篇,内容广泛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外交、宗教、历史、教育、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

明六社最初的成员有森有礼、西村茂树、津田真道、西周、中村正直、加藤弘之、箕作秋坪、箕作麟祥、福泽谕吉、杉亨二等10人。其后,会员略有变动,到1875年2月,拥有会员约30人,日本启蒙期的着名思想家几乎全都加入了明六社。

明六社的主要成员有如下共性:1.他们都是下级士族出身,大部分曾在1857年德川幕府设立的西洋文化研究机关和翻译机关“蕃书调所”任教。2.他们都生活在日本社会新旧交替,发生剧烈变动的时代,不仅“受过日本固有文明的熏陶”,富有汉学修养;而且都较早地接触到了西方文明,通过“努力钻研,……似乎也窥见了西洋文明的一斑”,因此,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不会陷于臆测揣度和模糊不清”,而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3.他们都是当时社会上的知名人士,都具备日、汉、洋三方面的知识,又各有专长。4.他们十之八九是官僚,或者本人虽不是官僚,却和明治政府的高级官僚有密切的私人关系。5.明六社自行解散后,他们都渐趋保守和反动,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明治政权拥护者和军国主义的鼓吹者。

明六社的主要成员们在幕府末年就积极从事启蒙活动,他们或翻译外国着作,或着书立说,或去国外留学、考察,结合本国情况移植西方文明,并加以阐发。他们在维新前的启蒙活动为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明治维新后,他们的主要努力在于“批判和清算封建的意识形态。在哲学方面是针对‘和汉’的‘虚学’,主张实学,表现出实证论的倾向;在伦理学方面,则是以‘独立自尊’(福泽谕吉语)来代替服从道德,以‘快乐说’(津田真道语)、功利主义来代替‘克己说’;在政治方面则是以自由主义、立宪主义来代替‘在日本自称为国学者之辈’的‘实在可笑’(加藤弘之语)的学说;在经济方面,则与‘慕古先生’的农本主义相对抗,主张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虽然明六社以“自由的学术团体”自居,但他们的言论却不得不时常涉及到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当时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赋予了它特殊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它要为政府启蒙,引导政府制定近代化的各种政策,此外,他们的文明开化的理想也要靠政府的各项政策去实现,这就使得他们的启蒙思想中内含着反人民的性格;另一方面,它还负有启蒙人民的责任,必须为全社会服务,这又对他们反人民的一面给予了限制,使得他们在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时,时常表现出开明态度和批判精神。明六社这种复杂的双重性格在自由民权运动开始以后,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由于自由民权运动迅速、广泛、深入地发展引起了明治政府的极度恐惧,于是,它一方面不得不在1875年4月颁布诏书,对运动做出某些让步;但另一方面又在同年6月修改“报纸条例”,制定“谗谤律”,实行舆论的全面压制。这表明了明治政府在巩固了统治之后,开始走向反动。

这种客观形势的演变,使得明六社要么做政府的应声虫,沦为政府的御用团体;要么坚持下去,遭到政府的镇压,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在政府的淫威之下,明六社同仁采取了停刊的妥协办法,但他们并没有屈节以应合政府,因此停刊也可以说是他们对政府的消极抵抗。随着《明六杂志》的停刊,明六社也在1875年11月解散了。明六社的成立和存在是建立在天皇制绝对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未明显地分化、政府和人民大众的奋斗目标暂时一致的基础上的。但随着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天皇制政府和革命民主主义势力发生了直接冲突,明六社存在的基础崩溃了,因此,它只有自行解散。

明六社作为日本第一个近代启蒙学术团体,基本上完成了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启蒙。一方面,在他们的启蒙思想指导下,明治政权经过一系列变革,完成了它的基础构造并趋向巩固;另一方面,由他们不自觉地培养起来的民主主义力量发展壮大起来,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把民主主义革命提上了议事日程。明六社同人的启蒙活动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基本上没有超出绝对主义政权“自上而下”的近代化路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