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45页(1127字)
【生卒】:1844—1900年
【介绍】:
德国唯意志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权力意志论者。
尼采于1844年10月15日出生在东普鲁士一个新教牧师的家庭,自幼接受贵族特权阶级教育,自命不凡,孤僻自傲。1858年就读于着名的普福塔寄宿学校。1864年进波恩大学,学习古典语言学和神学。1865年放弃神学转入莱比锡大学。1869年,在他尚未取得学位之前,巴赛尔大学就授予他古典语言学教授职位,直到1879年他因患眼疾和精神病而辞职。在这期间,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和着名音乐家瓦格纳某些方面的感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哲学见解。以后十年中,到过瑞士、意大利和法国许多地方,一面治病,一面着书立说。1889年,因完全疯狂,被送进疯人院,1900年服安眠药自杀身亡于魏玛。
尼采继承叔本华唯意志主义观点,把意志看成是世界的本源,是决定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终极原因,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物质世界发展的规律性。但按照已经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和社会需要,尼采修改了叔本华那种带有强烈悲观主义倾向的生命意志论,代之以权力意志论的体系。尼采宣扬人的本质、乃至一切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的本质都是权力意志;世界的历史也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在认识论上,他虽然承认世界是变化的,但认为这是一个从破坏到创造,再从创造到破坏,永远重演的过程,人们根本无法用理性的方法去认识,而人们的凭借感性所知根本没有任何实在性。尼采认为没有理性,没有思维,没有意识,真理也只是权力意志的工具,这种观点为后来实用主义所发挥的“有用就是真理”开了先河。在社会历史观上,尼采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冲突归结为抽象权力意志的你争我夺;断定一切生物都靠消灭其他生物来尽力增强自己的权力,人类也同样如此,战争比和平优越,和平是死亡的预兆。他把历史描述成是循环往复并逐步走向堕落的,只有等待能执掌一切权力的超人出现才能拯救。
尼采的学说对19世纪末和20世初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有深远影响,许多派别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他的某些观点,生命哲学更与之接近。
主要着作有:《悲剧的诞生》(1872)、《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Ein Buch fur Alle und kelne,四卷,1883-1891)、《权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1895,未完成)和自传性着作《看这个人!》(Ecce Homo,190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