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植物》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15页(814字)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拉美特里着。它是1748年拉美特里在被迫逃亡德国时发表的,1963年被载入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的《18世纪法国哲学》。全书包括正文三章和一简短的序言。书中运用当时正在发展的自然科学的材料,通过分析人、动物与植物在结构与作用上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论证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思想。

该书把大自然作为唯一的出发点,从构成自然界的各类对象并没有绝对界线的思想出发,比较了人与植物的相应部分,认为二者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人不过是一株倒转过来的树木,树根就是人脑;植物的叶子相当于人的肺,人与植物都具有为数众多的脉管系列,都存在着血液循环;都有二性差异,具有生殖器官,女人是人类中最美的植物。人与植物又有很多差别;植物扎根于土地自己繁殖,没有任何需要,没有运动功能,是一种不动的动物,缺少心智甚至缺少感觉,人是一种动的植物,有需要,有运动能力和手段,有感觉,有思想。在一切存在物中,人的心灵最多,植物的心灵最少。书中指出,人与植物之间的异同,同样适用于动物与植物的比较。书中突出了肉体决定心灵、精神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肉体需要是精神的尺度,人有无限多的需要,故有无限多的精神,人的理性是在人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产生的。该书的结论是,宇宙只存在一种物质组织,大自然的万事万物虽然具有无数等级,但彼此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都有统一的起源,都是以同样的面粉团子在同样的作坊里作出来的,并各自在发展中日趋完善。书中还提出,以后需要解决的任务是说明从一种心灵到另一种心灵的逐步差异。

由于历史的局限,《人是植物》并没有能够真正科学地区分人与植物,但它抵制了宗教神学,接近于自然界进化的思想,丰富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对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