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所知》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20页(1164字)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和班特里合着,杜威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重要哲学着作,1949年首次出版于波士顿。全书分为12章:(1)逻辑中的含糊性,(2)名词问题,(3)设准,(4)相互作用和贯通作用,(5)作为所知和所名的贯通作用,(6)确表,(7)定义问题,(8)一个科学时代的逻辑,(9)一种混乱的“标记学”,(10)常识与科学,(11)一组试用的名称,(12)对已取得的进步的总结。
杜威认为,该书的任务是要确定一套在有关“认知”和“存在”的讨论中可以稳定使用的名称,从游移的名称进到确定的名称。杜威主要确定了以下名称:
“事实”(fact)不是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而是知识的宇宙,其中包括它的全部认知和所知。事实是一个中心概念,有两个方面:一是事情,即被命名为正在发生的“事实”;二是指称,即在“事实”中发生的命名。事实的范围像宇宙、世界或自然的名称一样广泛,并像它们一样具有牢固性和实体性。“对象”是处于较为牢固稳定形式下的事情。事实以外的东西不是探索关心的事情。
“设准”(postulation),在探索场中发生,并严格地服从场的需要。设准的基本项包括:作为事实探索的体系或场的宇宙,作为宇宙的组成部分的有机体,作为有机体的人,作为有机体——环境的事情的人的行动,作为有机体——环境的行为的认知。设准排斥超出知识范围之外的一切实在物以及作为知识负荷者的一切心灵。
“贯通作用”(translation)。历史上的探索有三个阶段:一是自我作用,即把各种事物看作凭自己的能力起作用的;二是相互作用,即认为事物是在因果相互联系中彼此平衡着的。贯通作用是第三阶段,即用若干描述和命名体系来处理作用的各方面,既不最后归之于“元素”或其它独立的“本质”或“实在”,也不把“关系”和“元素”孤立起来,不用主体和客体的区分,不容忍任何“实有”或“实在”和“最后”真理。
“确表”(specification),最有效的指称形式,即当探索沉下心来从事细致的、艰苦的工作,以实验的方式专心致志于它自己的题材,并在命名中达到稳定与灵活相结合的地步,以便巩固过去的进步,并打开迈向将来进步的通路的时候,产生的那个命名类。
在该书中杜威还主张。“实有”、“物质”、“实在”、“主体”、“实体”之类的词都是模糊的,应该废弃不用。应该用“公正无私的”一词代替“客观的”一词,用“有保证的断言”一词代替“真理”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