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训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87页(1179字)

原意为“谈话”、“传闻”,后转意而成。指伊斯兰教创立人穆罕默德(Mu hammad,约570-632年)的言行及有关于他的种种“传闻”,故名。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其“正文”(matn),系关于他在创教过程中的种种非启示性的即他个人的言谈、他的日常举止、行为、活动以及他在场时未予禁止而被认为默认了的行为;一是其“传系”(isnad),系其门弟子、再传弟子和三传弟子等人所构成的连续的、非间断的传述世系。后由伊斯兰教学者(‘Ulamā’,或“乌里玛”)搜集、整理并编纂成册(即今流传的各种“穆罕默德言行录”),以适应伊斯兰教法发展的实际需要,故其又为伊斯兰教创制立法的第二渊源,其地位仅次于《古兰经》,亦是《古兰经》的重要补充。基本内容除有关伊斯兰教的信仰和礼仪制度外,还涉及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创世、造人、使者、先知、天堂、地狱、家庭、妇女与婚姻、聘礼与离异、丧葬与疾病、行乞与济贫、商业与利息、牲畜饲养与放牧、做梦与圆梦、诵经、种种伦理道德、禁戒以至于睡觉时应否留明火、算卦、打喷嚏等等。倭亚王朝(661-750年)的哈里发(Khalifa意即“继任者”)欧麦尔二世(717-720年在位)曾令人汇集,因其早逝,未能完成;最早的汇集本是大教法学家马立克·伊本·艾奈斯(715-795年)的《穆宛脱圣训集》(或《圣训易读》),它以教法为纲,分门别类编辑;大教长伊本·罕百勒(?-855年)的《穆斯纳德圣训集》系按传述世系编排的;9世纪以后,出现了逊尼派伊斯兰教公认为权威的“六大圣训集”,分别由布哈里(810-870年)、穆斯林(817或821-875年)、阿布·达伍德(817-888年)、提尔米基(?-883至893年)、奈萨仪(?-915年)和伊本·马哲(824-886年)汇集。十叶派伊斯兰教中,除穆罕默德的言行外,还包括阿里(600-661年)和他与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605或606-632或633年)的直系后裔的言行,故称为“阿赫巴尔”(al-Akhbār);该派仅承认这一神圣家族的传述为合法,否认其他门弟子们的传述,亦不承认逊尼派公认为权威的圣训集的合法性;10世纪以后亦开始汇集和编纂,其中被该派公认为权威的称为“四圣书”,指库拉尼(?-939或940年)的《宗教学大全》、伊本·巴布亚(?-991或992年)的《教法自通》以及阿布·加法尔·穆罕默德·伊本·哈桑·图西(995-1067年)的《圣训辨异》和《法令修正篇》。为甄别其真伪,约于9世纪后建立起圣训学,以研究其传述者的生平、信仰、品性与天赋,传系是否能溯至穆罕默德本人,传述世系是否连贯、完整、传述方式是否可疑,是否周知,传述内容不得与《古兰经》以及已确定其真实的训示相矛盾等等,从而确定所传内容的真实、可靠。

上一篇:圣西门主义者 下一篇:圣战者运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