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
书籍:东西方哲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73页(508字)
法国哲学家萨特哲学的重要概念。它实际是意识的别称或特性,指意识把自己外在化于事物,又把事物内在化于自身的一种有意向的活动。
具体说,虚无有三种含义:(1)超乎一切的超越性。这种超越的虚无是下面两种虚无的基础。(2)前反省的我思的虚无,指意识没有任何内容,又丧失了自身的同一性。意识的本性就在于它永远把握不住它自身,是一个不知道它是什么的虚无。(3)向着尚付厥如的未来的无限的可能性,这是由意识本身具有的有限存在所造成的虚无。在这三种虚无之下,就会产生一种难以言传的“忧烦”。而“忧烦”正是自为(人)的存在的突然状况。萨特认为,意识是没有任何实体的东西,它只能纯粹显现,自身不具存在,是存在的缺乏,因而是虚无。非实体的虚无揭示着显现自己的对象,同时也否定了自己即是那对象,这样,虚无使得对象与意识间永远保持距离,不断形成否定,并把人们引向自由。与传统哲学理解的虚无不同,萨特的虚无并不是纯粹的无,也不是安置纯有的无限的虚空,或与存在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实体,它是存在的“缺乏”,是意识不断形成否定,不断使存在虚无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