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
书籍:东西方哲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07页(663字)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思维活动、经验处于连续不断、变化不定的流变状态,像河流一样川流不息。詹姆士1884年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中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1890年又在《心理学原理》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假定世界上有一种构成一切事物的原始素材或质料,这种素材就是“纯粹经验”。纯粹经验是处于活动、流变状态的意识总体,是一种“原始的感觉混沌”,所以又叫做“意识流”。他说:“意识本身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像‘锁链’或‘列车’这样一些字眼并不能恰当地描述它最初所表现的状态。它并不是什么被连结起来的东西;它是在流动着的。‘河’或‘流’乃是最足以逼真地描述它的比喻。此后我们在谈到它的时候,就把它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
詹姆士认为,这种处于流变状态的意识具有五个特点:(1)属于个人内心独有的,(2)永远在变化的,(3)连续不断的,(4)是应付独立于思想之外的对象的,(5)是可以对对象加以选择的。由此他推论出,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连续的意识流中把他注意的部分截取出来构成他的经验世界,每个人所谓的事物就是他从意识流中划分出来的片断。
詹姆士的意识流学说提出后,对西方哲学、心理学和文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艺上的意识流技巧,即根据人物的意识流动来刻画人物形象,就是詹姆士意识流心理学说的一种运用,但含义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