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的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018页(830字)
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列弗伏尔为了消除社会异化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异化已笼罩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部生活对人来说,就是一种‘从手中溜掉了’的外部力量”,整个社会“没有人性,只是金钱”。人由生活主体变成了受支配的客体,完全失去了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克服这种异化现象,使“人回复到人”,就必须提出并宣传“总体的人”的概念,以便唤起人性去自我完善。“人性中的前进和进步,只是由于总体的人的概念才取得它的意味”。“如果脱离了‘总体的人’的概念,那么,人道主义和关于人性的理论概念就会重新堕入不相连贯的多元论之中。”在他看来,所谓总体的人,就是不受任何客观环境制约、生活在一种不存在任何矛盾的天国里的“自由人”。“总体的人是有生命的主体一客体,是起初被弄得支离破碎,后来又被禁锢在必然和抽象之中的主体一客体”。“总体的人是‘消除了异化’的人。”人要成为“总体的人”,就要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使人类集体摆脱各自的局限性,走上具体的世界大同,进行所谓“总体运动”,艺术就是“一种走向总体行动的努力”,就是“摆脱异化特性的生产劳动”。
列弗伏尔的“总体的人”的概念,是从马克思那里借用来并加以曲解了的一个概念。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曾经说过:“人以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意思是说,共产主义将通过革命实践,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克服各种形式的异化,使人占有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本质和力量,人将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在体力、智力和思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全新的人。不过,马克思的表述仍然带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痕迹。而列弗伏尔以及其他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片面地抓住“完整的人”这个概念,进行了抽象的发挥。那种脱离现实社会关系和革命斗争,而企图靠艺术的所谓“总体运动”,是永远也不可能使人成为“总体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