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与文明》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25页(1528字)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尔库塞的一本重要着作。

本书原是作者1950-1951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系的讲稿,后来经过整理,于1955年出版。书中试图用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的思想去“补充”马克思主义,并由此出发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未来社会文明的蓝图。

马尔库塞认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促使其经济制度日趋瓦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工人阶级政治意识不断增长的过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崩溃有深刻的理论分析,而对工人阶级意识增长却谈得很少,甚至还是个空白,结果就导致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崇拜自发性的倾向。

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自动化发展,更使工人阶级的独立自主的精神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同化。“人在现时代所处的状态使心理学与社会政治哲学之间的传统分野已不再有效”,“心理学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所以人类要解放,就必须首先启发其政治觉悟,改变其受奴役的心理状态。为此,他撰写了《爱欲与文明》一书,试图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有关内容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填补”马克思主义所谓缺乏社会心理学的“空白”。

在这本着作中,马尔库塞吸收了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爱欲作为人的生命本能是人的本质,其本性就是追求快乐和满足。但为了创造生存条件,人们就不得不把这种本能压抑到一定限度之内,以便从事生产劳动,去改变自然环境。

一切社会文明都是同爱欲本能相对立,并通过压抑本能欲望而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人类爱欲被压抑的历史。

文明越发展,压抑就越严重,思想感情就越苦恼,从而形成一种压抑的恶性循环。马尔库塞把这种观点加以引申和发挥,并同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结合起来,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压抑,论述了人的解放。在他看来,在社会经济落后的条件下,为了造就文明而去从事艰苦劳动,对爱欲作一定限制是必要的,这种“基本的压抑”是不可避免的,也有一定合理意义。而在生产力提高,物质财富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情况下,对人的爱欲继续压抑就成为不合时宜的错误了。

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已达到了这个历史地步。然而,单调乏味的异化劳动不仅继续压抑人的爱欲本质,使人性遭受严重摧残,而且资产阶级为了维护极权主义的社会统治,还把不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强加于人,把人的欲望和需要完全纳入了资本主义秩序。今天资本主义对人的本质欲望的这种压抑,完全是一种“多余的压抑”,这是异化劳动的突出表现。要使人的本质摆脱压抑而获得解放,也即人类解放,就要消除异化劳动,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同时,他也相信,“现存机构行将废弃,新的文明即将诞生,因为压抑持续得越厉害,就没有必要存在”。压抑性文明的成就本身就已创造了逐渐废除压抑的前提。人类完全有可能建立一个没有任何压抑的自由社会。到那时,“在非压抑性的生存环境中,工作时间(即苦役)被降低到了最低限度,而自由时间也摆脱了统治利益强加于它的所有闲暇活动和被动状态”。

生产与消费将会合而为一,一切冲突、对立和抗争将归于消失,人们将生活在一个宁静而和谐的自由乐园。

马尔库塞这本着作发表后,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些“新左派”分子高度赞扬他的所谓理论贡献,而不少严肃的学者则对他鼓吹性欲解放,把社会主义革命和人类解放事业归结为所谓性本能的压抑和解放,提出了尖锐批评。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批评是“误解”,说自己在《爱欲与文明》中主要是提出建立没有“多余压抑”的社会的可能性,并不是提倡对性本能的“无限满足”。

上一篇:安德森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