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亨斯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5页(761字)

【生卒】:1902—

【介绍】:

瑞士哲学家、逻辑学家、新托斯主义者,原籍波兰。

1902年8月30日出生于朱斯佐府。1926年毕业于波兹南大学经济系。1927年入天主教多米尼加会。1928年在瑞士弗莱堡大学进修哲学,1931年获博士学位。

之后就学于罗马的安哲利岗神学院,1934年取得神学博士学位,留任该院讲师,翌年升任逻辑学教授,主编逻辑杂志。1940年加入盟军波兰部队。

1945年复员后到弗莱堡大学任副教授,1948年任教授。1950-1952年兼任文学院院长。1964-1966年任弗莱堡大学校长。

波亨斯基在知识界和宗教界中都十分活跃,经常以学者或神父的身份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如作报告、主持弥撒、办刊物等。1957年创建弗莱堡大学东欧研究所并任所长。1959年创办《苏联学》季刊,1961年创办《苏联思想研究》杂志,对苏联的马列主义进行系统批判。

波亨斯基除了研究逻辑和逻辑史之外,还特别致力于新托马斯主义的传播。他试图用数理逻辑的成果来论证上帝的存在,宣称“启示的内容不会与科学学说发生抵触”,竭力调和知识与信仰的矛盾。他自觉地把神学世界观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攻击辩证唯物主义是“魔鬼的学说”,号召人们摒弃和斥责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他撰写并编辑出版了大量“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着作,这使他成为当代西方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要着作有:《现代欧洲哲学》(1947)、《苏俄主义》(1950)、《古代形式逻辑》(1951)、《当代思维方法》(1954)、《哲学思维之路》(1959)、《宗教逻辑》(196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