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5页(1354字)

【生卒】:705—774年

【介绍】:

音译“阿目佉跋折罗”,或称“不空金刚”,又名“智藏”。

师子国人(今斯里兰卡),另说为北天竺(北印度)人。为密宗祖师之一,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

幼年出家为沙弥,14岁时在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师事金刚智,随同由海道乘船经广州,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来到洛阳。

在广福寺学习汉、梵文经论及律仪等。20岁受具足戒后,曾侍金刚智多次往返洛阳、长安两地,并参与译事和传五部密法。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金刚智奉玄宗命归国,行至洛阳病故,不空料理其师丧葬后,承命以唐使名义由广州乘船赴师子国寻求密教典籍,于开元三十年到达,住于佛牙寺,和弟子含光等37人从普贤阿阇梨重受灌顶,学五部契印曼陀罗法、瑜伽护摩等三年。不空等人在师子国时,曾求获金刚顶部密教梵典和大小乘经论共100种,1200卷,以天宝五年(746年)回到洛阳,奉唐玄宗命住于净影寺,从事译经,并开坛灌顶。天宝九年(750年)时,玄宗准其归国,途中患疾,在韶州养病,未能继续前行。

天宝十二年(753年),河西节度使、御史大夫、西平郡王哥舒翰奏请,敕下韶州,追还长安。

一月后,又令赴河西,在威武开元寺进行译经、设坛灌顶等宗教活动,直到天宝十五年(756年)为止。在此四年之内,不空译出:《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三卷、《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一卷、《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一卷及其它经咒等,由行军司、礼部郎中李希言,节度判官、监察御史田良丘等笔受。是年夏天,奉诏返回长安,住在兴善寺继续译经和灌顶传法等活动,直到唐代宗李豫大历九年(774年)六月十五日病逝。

不空生前出入宫廷,结纳权贵,历事三朝而显赫三代,以沙门身份达到妇主降阶,六宫罗拜,位列三卿之贵,并加特进,的确是“首出僧伦”之事。唐肃宗李亨当政时(756-761年),还“不斥其名,但称其号”。

死后被李家王朝赠开府仪同三司、授司空、赐爵肃国公,谥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正如园照在《贞元释教录》一书中所说,是“先古未闻”之事。

不空一生所译的显密两部经论、仪轨、陀罗尼等和其它着述,共有171部215卷之多(贞元释教录中仅有111部143卷的记载)。在中国佛教史上,不空和鸠摩罗什、真谛、玄奘被誉为四大译师。

在“开元三大士”中,不空也较金刚智和善无畏的影响为大。密宗的开创者名义上是善无畏,曾被尊之为“教主”,但实际上的创始人应属不空,他对密宗发展所起的作用,是远远地超过其祖其师的,正是所谓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当然,一方面是适应“开元盛世”的密宗特点,而重要的一面则是在密宗的经咒、仪轨、陀罗尼等翻译过程中,形成梵汉音译的严谨对音,这类音译为音韵、训诂等学的研究,保存下来一份较为丰富的语言学史料,把它称之为“不空学派”的卓越成就或贡献,似无不可。

密宗在唐代虽然盛极一时,但为时不久即趋于衰亡。

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日本留学僧空海在长安青寺从不空弟子惠果受两部秘法,获传法大阿阇梨位。空海归国以后,创立了真言宗在日本流传下来,后被称为东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