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99页(1172字)
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贝克莱哲学的中心就是否定客观物质世界的实在性,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全智、全善、全能。
贝克莱从感觉经验论出发,把人类认识对象限于观念,这是他论证非物质主义的第一步。
贝克莱认为,观念是人类认识的唯一对象。
他是从经验出发作论证的。
他认为,人们从经验可以知道,人心中有三种观念,一种是由感官印入的观念,一种是心灵的各种情感所产生的观念,一种是在记忆和想象帮助下形成的观念。很明显,后两种观念都是由人心唤起的,是不能离开人心而存在的,可以称为反省观念;而前一种观念由于是人类从感官得来的,可以称为感觉观念,但感觉观念也并不能在感知者心外独立存在,它与反省观念的区别仅仅在于反省观念是人心自生的,而感觉观念则是由人心之外的某种原因引起的,这一原因就是上帝。上帝在人心中引起感觉观念,一方面是为了指导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观念世界的连续性,即在个别的心灵没有感知它们的时候,有一个永恒的精神在感知它们。贝克莱把观念作为人类认识的唯一对象,是他非物质主义的立论基础。
贝克莱仍然从感觉经验出发,把感知对象同感觉等同起来,否定了感觉观念的客观物质基础,这是他论证非物质主义的第二步。贝克莱认为,人们只有通过感觉经验才能认识事物,而人们所能感觉到的,只是印在人心中的观念。
人不可能真正感知到外物,也不可能把印在心中的观念与外物作出任何比较,因为只有同类事物才能比较,而观念也只能同观念相比较,所以,设定外物存在对人的认识非但没有帮助作用,反而有扰乱作用。贝克莱认为,人们之所以会假定观念是外物的摹拟和反映,是因为“抽象观念”学说的影响,抽象观念学说认为心灵可以单独考察各种性质,这是错误的。
世界上不可能有脱离特殊事物的抽象观念,如颜色、广延和运动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普遍概念,如人、动物等。所谓普遍概念只是各种同类事物的共同名称。贝克莱通过把感知对象与感知等同起来,否定了认识对象的客观性,为他的非物质主义奠定了基础。
贝克莱从他以上两点关于观念的学说出发,进而否定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念。
他认为,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如果说物质存在于被动的、无感知能力的、不能思维的实体中,是同存在的概念相矛盾的。所以,并不存在在人心之外的被动的、无感觉的、不能思维的实体,唯物主义的物质实体只不过是一种假设。
于是,贝克莱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通过批判洛克经验论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得出了他主观唯心主义的感觉论的“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的结论,从而完成了他的非物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