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切尔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209页(1841字)

【生卒】:1922—

【介绍】:

德国哲学家、当代西方着名克思主义研究学者。

1922年4月3日出生于内卡河畔马尔巴赫镇,成长于德累斯顿。1940年在德累斯顿的乔治王中学毕业。1940-1945年应征入伍。1945-1950年在图宾根大学和巴黎大学学习。1950年以论文《黑格尔关于人的学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图宾根大学哲学系和斯图加特-霍恩海姆大学任助教。1959年以题为《卢梭的政治哲学》的论文取得讲师资格。

1960-1963年在图宾根大学任政治学讲师。自1963年起任法兰克福大学政治学及社会哲学教授。

他还是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荷兰内伊梅根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大学的客座教授,是康斯坦茨大学、维也纳大学、内伊梅根大学的名誉教授。

费切尔是联邦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核心成员,他在该会编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丛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阐述了他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看法。

他认为,马克思的世界观强调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自觉行动,恩格斯却只把辩证唯物论当作世界观,忽视了历史的、整体性的精神因素。列宁接受和发展的是恩格斯的世界观,导致苏联哲学失去自立性而成为作政治、经济决定时的工具。

到了斯大林时期,继续使社会主义走上了错误、失败的道路。其教训就在于,没有充分理解人,没有充分重视精神因素。费切尔认为,如果没有生产者的真正民主和在生产中的自主权,以国家所有制形式出现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仍然可以是一种统治工具而不会导致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尊重个性,承认民族特点和权利,以多元主义作为具有活力的动力基础,把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当作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前提而不是目的本身。

在对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进行批评的同时,费切尔对西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表示了极大的赞许,认为这些主张符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革命到合作”的战略退让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倾向”。他具体从以下几方面作了论述:1.革命与合作并不是绝对对立的,采取暴力手段和非暴力手段都可以达到改造社会经济结构的革命目的。

因此可以考虑以和平方式“接管”资产阶级国家工具。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出现了重要变化,尤其是具有了干预经济事务的新职能,为维护公共福利(如发展经济、充分就业、稳定货币等)可以采取各种改革、调整政策。

现在发达国家生产资料国有化已占相当大的比例。3.社会成员结构的变化,体力劳动者比例下降,科学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的作用日益增强,使革命变革的依靠力量不单纯是体力劳动者,而应该是“集体劳动者”。

4.发达国家的革命任务已不再是为了解决物质需要、为了活下去的问题。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人的异化现象已成为革命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因此,争夺思想上的领导权、开展意识形态革命才是最紧迫的任务。5.认为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个计划经济的体制,而应该具有能够充分发挥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主体性的新面貌。

费切尔把西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归纳为: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价值规律的学说持批判态度,提倡道德的、尤其是性的解放,强调知识阶层的革命作用,对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持否定态度。他对于当代西方国家的现实情况和理论状态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观点与卢卡奇、柯尔施有相似之处。尽管他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论述带有片面性和错误,但是他提出的问题及其思考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70、80年代以来,费切尔的思想理论又有新的发展,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等全球性问题和社会主义民主问题有大量着述,在西方理论界颇有影响。

主要着作有:《从马克思到苏维埃意识形态》(1956)、《马克思主义》(三卷,1962-1965)、《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1967)、《共产主义:从马克思到毛泽东》(1969)、《统治与解放,论资产阶级哲学》(1972)、《和平保障的各种模式》(1972)、《大不列颠的社会、政治和经济》(1978)、《人类的幸存条件,进步还能拯救吗?》(1976)、《梦想的作用,一个社会科学家的文学小品》(1987)等。此外还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历史文献》(1983)、《政治思想史》(1986)。

上一篇:费奇诺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