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批判》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289页(1105字)
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着名论文。
发表于1839年8月和9月的《德国科学艺术问题哈雷年鉴》。后收入作者自编1846年版《全集》第2卷。1903年博林和约德尔编《费尔巴哈全集》时,作过某些改动收入第2卷。民主德国舒芬豪威尔新编《全集》按1839年原始文本编入第9卷,1982年柏林科学院出版社出第一版。中译本最早由柳若水译出,1935年上海辛垦书店出版。1958年三联书店出新译本,王太庆和万颐安合译,后收入《费尔巴哈哲学着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新一版。
在这篇论文中,费尔巴哈首先批判了黑格尔哲学具有绝对性质的武断说法。指出,任何个人都受着自身特性的局限,只有全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黑格尔哲学如同一切哲学体系一样,是“一种一定的、特殊的哲学”,把它宣称为体现全人类知识的最终的绝对哲学,是反理性反现实的。接着,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特别是对他的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进行了批判,指出黑格尔的根本错误在于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把第二性的东西当作第一性的东西”,以纯粹的抽象存在而不是以现实的感性存在作为哲学的开端或本原。但“感性上的存在否定逻辑上的存在”。黑格尔作为开端的“存在”与“无”等同,而“理性如果只能思维‘无’,那它也就不是理性了”。
黑格尔基本上沿用了费希特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由终点返回到开端的“封闭的圆圈”,使他的哲学成为“思辨的系统哲学的顶峰”。黑格尔逻辑理念所展示的一系列中介或环节,是他预先已经设想成的绝对理念的规定,“他在假定绝对理念时,已经设想到它的对方,它是应当从这个对方中产生出来的”。因而“理念的外化,可以说只是一种伪装”,黑格尔哲学是“理性的神秘论”。费尔巴哈还指出,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具体存在的实在性被否定了,“感性确定性”实际上是抽象的普遍性,感性意识只是自我意识的、思想的对象,它只是自我确认范围的思想的外化。
因而精神现象学也是从对象的存在和作为感性意识的存在之间的“直接对立、绝对分离”开始的。在这篇论文中,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同时,还批判了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唯心主义哲学。
在论文最后,费尔巴哈提出了他的人本主义、自然主义的基本原则:“哲学上最高的东西是人的本质”,“只有回到自然,才是幸福的源泉”,“哲学是关于真实的、整个的现实界的科学;而现实的总和就是自然(普遍意义的自然)”。
《黑格尔哲学批判》一文,是费尔巴哈首次公开表明同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正式决裂和转到人本学唯物主义立场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