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11页(696字)
在康德哲学中,所谓幻相,就是把主观发生的东西,当作客观独立自存的对象,这其实是虚无飘渺的幻相。
幻相有经验的幻相和先验的幻相两种。经验的幻相就是日常生活所提供的幻相,这种幻相是由想象力的影响而导致的判断力的失误,如初升之日比中天之日显得大等等。批判哲学所研究的是先验的幻相,它是把概念的相互联结的主观必然性当作是物自体所规定的客观必然性。康德认为,真理或者幻相的产生并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我们关于对象的判断以及在对象与我们的知性的关系之中。在康德看来,感性因不作判断不会发生谬误,知性当与其规则相合时也不会有谬误,而理性作为对知性进行系统综合统一的能力,它与感性无关,超越了感性经验的范围,因而只能产生理念。当我们企图使纯粹知性范畴超出经验范畴而对理念作判断时,先验的幻相就产生了,因而先验的幻相实际上是对知性的超验使用。
由于人类理性的本性在于不满足于有限,要求超越有限,达到无限,因而幻相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我们可以觉察到这种幻相,但幻相的产生却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这是与人类纯粹理性不可分离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克服幻相的途径就是要防止理念的超验使用,不要把仅仅是主观的、经验使用的东西,应用到客观的、超验的客体上去。康德认为,先验辩证论就是研究这种先验幻相的,因而又可称之为幻相的逻辑。康德提出幻相理论是要证明我们不可能认识事物自身,不能认识无限的东西,否则就要陷入幻相。
但这一理论同时揭露出先验的幻相作为人类理性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认识的有限和无限、现象和本体的矛盾,因而对辩证法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