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15页(2041字)
【生卒】:1646—1716年
【介绍】:
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
他是17世纪欧洲唯理论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逻辑学、数学、力学、地质学、法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乃至神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卓有建树,是当时最博学的学者。他在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初叶的德国知识界占有主导地位。他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对后来的思想界有巨大影响,康德、黑格尔等人均受其影响,甚至在20世纪仍能找到他思想的痕迹。
莱布尼茨于1646年6月21日出生于莱比锡。父亲是莱比锡大学教授,在他年仅6岁时就去世了。
莱布尼茨幼年以父亲丰富的藏书来自学,8岁学习拉丁文,不久又学希腊文,15岁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并接触到当时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着作。伽利略、培根、霍布斯、笛卡尔等人的思想对他有较大影响。
1663年他曾就学于耶拿大学。1666年,莱布尼茨准备好他的法学博士论文,莱比锡大学却以他过于年轻(时年21岁)为由拒绝授与他博士学位。
之后他在纽伦堡附近的阿尔特多夫大学顺利地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阿尔特多夫大学有意聘他为教授,但他谢绝了,并从此离开了莱比锡。
莱布尼茨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就开始踏上社会,起初曾在美因茨选帝侯(德国有权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诸侯)门下任职,1672年被派往巴黎担任外交工作。
莱布尼茨在巴黎结识了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法国思想家阿尔诺和法国神学家哲学家马勒伯朗士。在巴黎逗留期间,他还曾访问过伦敦,在那里结识了着名科学家波义尔等人。
1673年,他被推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76年,莱布尼茨返回德国,在这以后,他长期在汉诺威的不伦瑞克公爵手下任职,担任公爵府参议和图书馆馆长的职务。这成为他的终身职务,并使他长期定居于汉诺威,时间长达40年之久。
莱布尼茨在科学技术上卓有贡献。
在巴黎期间,他改进了巴斯卡发明的只能做加减法的计算机,使之也能做乘除和开方。1675年他又奠定了微积分学的基础。
1676年,莱布尼茨在批判笛卡尔派对运动规律的表述时,论证了在自然中保持不变的不是运动量而是力的量,以mv2=c(质量与速度平方的积是一个常数)的公式,修正了笛卡尔的mv=c(质量与速度的积是一个常数)的公式。这种新的表述被称为动力学。1679年,他改进了二进位制,提出了现在称为一般拓扑的位置分析的基础。他还是数理逻辑的创始人,他曾提出了关于建立一套“普通符号语言”的设想,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为数理逻辑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他在地质学、法学、史学、比较语言学、图书分类学和目录学方面都做过研究,并都有所建树。在应用科学技术方面,他曾在哈尔兹山安装机械为煤矿排水作过贡献,他制作过水压机、风车、灯具、潜水艇、时钟以及各式各样的机械装置。
莱布尼茨不仅自己从事多方面的科学研究,还异常热心于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柏林的科学院就是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建立起来的,他在1700年担任了第一任院长。
此外他还曾多方设法说服波兰国王、俄国沙皇、奥地利皇帝分别在德累斯顿、圣彼得堡、维也纳建立科学院。
莱布尼茨最大的贡献还是在哲学方面,他提出了一个唯理论的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单子论。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学,后开始分析“连续性”与“不可分的点”的关系。
他认为,伽桑狄等原子论者肯定万物是由不可分的原子所组成,只肯定了万物都是“不可分的点”的堆积,否定了世界的连续性,而笛卡尔派肯定了广延是物质的唯一属性,否定了虚空,从而也否定了为虚空所分割的“不可分的点”。莱布尼茨致力于把二者统一起来。他认为不能只从广延着眼说明“连续性”和“不可分的点”,因为广延不能成为运动的原因。于是,他提出不具广延的能动的单子作为他体系的出发点。他以单子作为构成万物的基础,以单子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以无限的单子序列和单子序列变化的前定和谐说明事物运动发展的连续性和变化的规律性,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莱布尼茨着作甚丰,主要着作有:《论个体原则》(1663)、《哲学问题》(1664)、《关于知识、真理和观念的沉思》(1664)、《组合的艺术》(1666)、《物理学新假说》(1671)、《运动论》(1671)、《论形而上学》(1686)、《论形而上学和实体概念》(1694)、《新系统和解释》(1696)、《论事物的最后根据》(1697)、《论自然》(1698)、《神正论》(1710)、《单子论》(1714)、《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和神恩的原则》(1714)、《人类理智新论》(1765)。
参见“莱布尼兹-沃尔夫体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