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德格雷伯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20页(832字)

【生卒】:1902—

【介绍】:

当代德国现象学哲学家。

他自1923年起担任胡塞尔的哲学助手,追随他学习现象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他在弗莱堡大学担任教职,自1955年起担任科隆大学教授,领导该校胡塞尔研究中心的工作。

兰德格雷伯曾长期从事胡塞尔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工作。他整理出版了胡塞尔关于“第一哲学”的讲演和《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一书,重新编辑了胡塞尔早期的大量手稿,清理了一批原始材料。胡塞尔死后,他曾参与比利时卢汶大学和德国科隆大学的现象学文献馆的工作,参与编辑《胡塞尔全集》和《国际现象学论丛》,对现象学运动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兰德格雷伯早年对狄尔泰哲学感兴趣,试图根据胡塞尔的现象学与海德格尔的存在理论来发挥狄尔泰的心理学哲学,曾以他的世界观哲学为题撰写博士论文。1949年,他出版了《现象学与形而上学》的哲学论文集,提出了重建现象学的形而上学的主张,他在读书前言中谈到,虽然胡塞尔现象学是他工作的基础,但其具体结论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在其中一篇《现象学的意识分析与形而上学》的文章中,他提出了重建形而上学的基本思路,他说,现象学还原导致了旧形而上学的死亡,并为建立新的形而上学提供了起点,因此,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主体际性的还原”,确立“你”的自我明证性,使先验自我在参与他人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理解。

在一些具体观点上,兰德格雷伯也与胡塞尔有较大的距离。

虽然他不反对“先验现象学”的提法,但对被动的构成赋予新的意义,强调意义化的活动与统觉,以避免陷人极端的唯心主义。

兰德格雷伯的其它主要着作包括:《当代哲学》(1952年)、《现象学的途径:原始经验问题》(1963)、《现象学与历史》(1968)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