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标》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59页(1034字)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着。

法兰克福1967年第一版。本书收集了海德格尔从1929年至1964年以来写作的12篇文章,其中重要的有:《什么是形而上学》、《论根据的本质》、《论真理的本质》、《柏拉图关于真理的理论》、《关于人道主义》的一封信,以及《论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形而上学》一文是海德格尔1929年在弗莱堡大学第一次登上讲坛的报告,附加上以后写成的引言和后记。受《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关于“存在的意义”的思想影响,海德格尔在这篇报告中指出,人与具体存在物的关系使得对“无”的提问成为毫无意义的工作。

海德格尔的这个观点是以对具体存在物的总体经历的可能性条件为依据的。这些根本的总体经历体现在人们“害怕”或“无聊”的感觉中,它表明,具体存在物的公开性同时又是定在的最原初的、超验经历。作为“无”的守卫者的定在只有在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即不断挖掘自然和历史时,才能体验到自己的有限性。认识到人的有限性并不意味着“虚无主义”,相反,它标志着人承担自己责任的开始。

《论根据的本质》一文将具体存在物与存在之间的本体性区别看作两者的虚无,如果能从这种区别中经历到根据的本质,其原因在于这种本质自身就建立在定在的自由的有限性中,这就是人的超验性,超验性使建立根据成为可能,并再次作为“根据的自由”被理解。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一封信中,海德格尔对所谓关于人的人道主义解释——如果它提出质疑,不从存在的角度出发思考人道主义问题——他指出,“人是存在的看护者”。除此之外,他还谈到了(将存在主义指责为)虚无主义、无神论等的看法。

在《论真理的本质》一文中,海德格尔再次强调他关于自由应是显露一个开放的东西的自由的思想,换句话说,自由是让存在者存在的自由。

他在真理与“正确”两者之间作出了区别,作为人类对一个开放东西的行为的真理的本质就是自由。本质上说,作为“隐蔽的”谬误更属于真理,因为存在者的总体在此放弃了“显露”。在《柏拉图关于真理的理论》一文中,海德格尔将柏拉图对真理的理解解释为一个公开的东西的公开性,认为柏拉图已开始了对真理的形而上学的理解,这种理解最后在尼采哲学中达到高峰。

海德格尔关于形而上学的思想对20世纪以后的哲学产生极大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