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16页(2516字)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美学着作。

霍图主编,1835年柏林第一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中译本(第一卷)第一版,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齐,共4卷,均由朱光潜译出。

所谓《美学》并不是一部以黑格尔原稿为基础的美学着作,它是由黑格尔的学生何佗在他逝世后根据许多不同的原始材料编辑改写而成,有些原始材料是黑格尔讲课时使用的讲稿,它们中最早的部分可能是在1808-1816年期间写成的,大部分则是黑格尔于1818年在海德堡大学第一次开设美学讲座时的学生笔记编成的,采取《哲学百科全书纲要》中分为正文和注释两种体例的形式。

到柏林后,黑格尔对这些手稿又作了大量修改。还有的原始材料是学生们听课时记的笔记或转抄他人的笔记,黑格尔在柏林共举办了4次美学讲座。何佗对上述各种凌乱的资料进行整理,使它们不仅在内容上不互相矛盾,而且相互补充,成为一个整体,在形式上具有一本书的特征。

1842年何佗对《美学》进行修改后再版。专家们认为第二版比第一版更可靠,行文也更流畅。

《美学》共3册,分为“序论”、“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各门艺术的系统”等4大部分。

在序论部分,黑格尔一般论述了美学的历史形成及其在人文科学发展中的地位、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真正的艺术美的概念以及如何划分美学专门领域。他认为,所谓美学,就是研究美的艺术,直到1750年左右,经过沃尔夫的弟子鲍姆加通的努力,美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成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在严格意义上说,应将美学称为艺术哲学,但由于美学这一名词已广泛使用,加之名称本身已无关宏旨,故保留了这个叫法。

美学的对象是艺术美,它排除自然美。美学的科学研究方式要求经验和理念的结合,一个美学家既要具有基本艺术知识和体验,又要能运用理论思考的方式,认识美本身,理解美的理念。美应是形而上学的普遍性和现实事物的特殊定性的统一。

艺术的内容就是绝对理念,它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的任务是将这两方面调合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所以美学的基本原则是用感性形式表现理性内容。

第一卷讨论艺术美的基本原理,以及艺术美与自然、与主体艺术创造这两方面的关系。黑格尔指出,艺术美既不是逻辑的理念,也不是自然的理念,它处于绝对精神领域,通过直接的、感性的形式认识绝对精神。所谓美,即理性的感性显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构成美的艺术。最初的美是自然美,它是抽象形式的美,具有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特征,但表现为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并再生的,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艺术美中的精神因素也向前发展,它的标志之一是自觉性越来越高,标志之二是愈来愈降低物质作用,提高精神作用。艺术美又离不开艺术家的天才创造活动,艺术家们应具有想象、天才和灵感等特殊气质,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他们既要展现纯然外在的客观性,也要表现尚未展现的内心生活,揭示出具有真理性的普遍精神。

每个艺术家应有自己独创的作风和风格。

第二卷介绍了艺术美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特殊类型,它实际上是一部简略的美学史。

黑格尔将艺术发展分为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三大阶段。在象征型艺术中,理念还在摸索它的正确的艺术表达方式,因此,它要借助它自身以外的自然界事物和人类奇迹表达自身,它往往采取象征、泛神主义、比喻等表现手法,波斯、印度、埃及等东方文化都属于这种艺术类型。古典型艺术达到了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的完全统一,绝对精神与外在形象融为一体,希腊艺术就是这种古典艺术理想的完满实现。它通过贬低动物性,以及新神战胜旧神的斗争而达到自己的高峰,它使神以人的形象出现,体现了自由的艺术创造并塑造了理想的具有自己个性的新神体系。

由于命运讽刺的产生和精神的拟人化等原因致使这种古典艺术最终解体。浪漫型艺术的特征表现为绝对精神离开外在世界而回到自身,它以自由的具体的精神生活为对象,体现了内在的主体性原则,外在形象则变成一种无足轻重的外在因素。

中世纪以来的西方基督教文化就属于这种类型,它们以爱、心情、奇迹、忏悔、忠贞、荣誉等为主要题材,注重个别人物性格的独立性及偶然性,戏剧冲突、虚构等手法。浪漫型艺术因注重内心的主体性原则导致它的最终解体。

第三卷讨论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等5个专门艺术学科的特征和发展史,只有这些艺术系统才组成了艺术类型的真实存在。建筑与象征型艺术一致,它的任务是对外在无机自然进行加工,使它与精神结成血肉姻缘,成为符合艺术的外在世界,它的形式以对称为主。

雕塑与古典型艺术一致,它通过身体形状表现精神,从而使形式充满生气,使精神第一次显现出它的永恒的静和本质上的独立自主。绘画、音乐、诗等与浪漫型艺术一致,它们以特殊化、个别化及其连带的主体性为原则,通过观念性体现个人的内在生活,它们以人的情欲、动作、事态变化等领域为自己的对象。黑格尔特别强调诗的作用,认为诗是最富于精神性的表现,它实际渗透到每一门艺术中去,它本身是自由的,不受任何外在感性材料的束缚。他本人对诗也颇有研究。

由于浪漫型艺术的内在原则与客观世界相分离,导致它本身及整个艺术的解体,人类从此不再满足于从感性形象去认识理念,精神要求进一步脱离物质,专注于自身,以宗教的方式去认识理念。这就是艺术的终结。

《美学》这部着作体现了黑格尔在哲学、历史哲学、文艺作品及其理论方面的渊博知识和深邃历史眼光,反映了18世纪以来德国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和德国学者们重视外域文化及考古新发现的开放倾向。当然它处在唯心主义体系的阴影之下,也不乏牵强附会之处,有些地方晦涩难读。

但黑格尔在分析许多具体作品和艺术发展阶段时,也常写出优美动人的文字,留下深邃的思想闪光。

上一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下一篇:蒙塔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