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勒尔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26页(1054字)
【生卒】:1898—
【介绍】:
战后美国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代表。
1898年5月12日出生于瑞士伯尔尼,1923年获得伯尔尼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任美国俄勒冈大学哲学讲师,1930年任美国奥古拉荷马大学副教授,1936年升为正教授,1955年升为研究教授。1934年加入美国籍,历任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美学协会委员。1947年担任美国西南哲学协会主席。缪勒尔自称其哲学为“辩证本体论”,发挥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方面,宣扬宗教唯心主义和矛盾调和论,反对马克思主义,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色彩。他的辩证本体论构成有三个要素:第一个因素是客体世界,即用主观唯心论改装了的自然界;第二个因素是主体世界,即从存在主义那里接纳来的存在;第三个因素是主客体统一的世界,亦即黑格式的绝对,神学中的上帝。他断言主体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中心,没有主体世界就没有客观世界,是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者。
同时,他又承认主体是有限的,时时受着“偶然的”、“危险的”因素的威胁,因此必须超越自身,寻求一个“神圣的存在”作为保护,陷入了宗教神秘主义。他对宗教倍加赞赏,认为宗教像艺术一样,把作为客体的世界和作为主体的人,把作为自然的世界和作为历史的世界,统一为一个无所不包的、超越的整体。
宣扬创世说,认为“上帝是绝对主体”,是“一切存在物的创造主”。缪勒尔还否认辩证法,认为物质决不是辩证的,诬蔑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木制的铁器”,称赞存在主义阐明了“人生存的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只有在涉及能思考、能自由表现自己的人类时才有意义。他还把辩证法形而上学化,片面夸大对立面的统一,认为对立面的斗争是相对的、有限的,对立面的统一是绝对的、无限的,人们只要进入“神圣存在的境界,就可以达到“对立面的绝对和谐”。他认为辩证法所追求的目标是“在运动中求平衡,在冲突中求和谐,在错误中求真理,在骚动中求和平,在创造物中求上帝”,是典型的矛盾调和论。
在认识论上,他认为人类的知识分为客体世界的知识,主体世界的知识,主客体辩证统一世界的知识。认为自然科学知识并不是真理性的知识,只是研究者的约定。主体世界的知识也不是绝对的知识,只有关于上帝的知识才是永恒真理。政治观上,宣扬阶级调和,断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具有“共同利益”,攻击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
主要着作有:《辩证法》(1953)、《对立面的相互作用》(1956)、《黑格尔》(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