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31页(3314字)
古代波斯兴起的宗教,又译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
3世纪摩尼在波斯创立而得名。
摩尼出生于古波斯首都泰锡封附近玛策奴第一贵族家庭。父亲曾是犹太基督徒厄勒克塞派信徒,摩尼从小受其影响,并加入厄勒克塞派,后又被开除。24岁时,他自称受到天使一再启示,要在人间创立新的宗教,遂创摩尼教。初传时,影响不大,只有一些亲属响应。240年他离开家乡,漫游泰锡封及印度次大陆西北部(今俾路支地区)等地,两年后回到波斯,靠萨珊王朝沙普尔一世国王兄弟引见,进入王宫参加国王加冕典礼,奉献摩尼教《娑布罗乾》经典,得到国王赞许。
在沙普尔一世庇护下,该教得以广泛传播,扩展到波斯邻近地区,又达埃及、吉尔吉克(今伊拉克西北部)和呼罗珊地区,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阿拉伯等地。后因触犯琐罗亚斯德教和贵族统治阶级利益,在瓦拉姆一世时该教被宣布为异端并予取缔,摩尼本人也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3世纪中叶,摩尼教徒在希帕塞尔(今埃及阿斯由特)和亚历山大建立传教中心。4世纪初传播到罗马和南斯拉夫的达尔提亚。
嗣后,再经意大利传播到高卢南部,并进入北非,达西班牙半岛。在这期间由于受到罗马教廷的严厉镇压,因此5世纪末在西欧和6世纪初在拜占廷逐渐消失了。
而传入亚美尼亚、小亚细亚的摩尼教,曾对当地基督教异端——保罗派产生过重要影响。5世纪后半叶,在呼罗珊出现了摩尼教提那跋(Denavar)派,该派以巴比伦为本部,在中世纪有重要影响。
8世纪初,流行于西亚地区的摩尼教又分离出来赫里耶派。7世纪初,伊斯兰教征服波斯,伍麦耶王朝哈里发对摩尼教实行宽容政策,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摩尼教一度复苏。755年阿巴斯王朝艾尔·马赫迪(almahdi,775-785年在位)等哈里发严厉取缔摩尼教,200年间,很多摩尼教徒被迫迁往呼罗珊、巴格达等地,该教中心由巴比伦转移到中亚撒马尔罕。13世纪时,各地仍有分散的摩尼教徒。
6~7世纪,摩尼教从陆路传入我国新疆,再由新疆传至漠北回纥,被回纥可汉尊为国教。694年,波斯摩尼教侍法者乌佛多诞持《二宗经》至长安,为该教最早传入内地之记载。
720年,唐玄宗下敕禁断摩尼教。
安史之乱后,因回纥平叛有功,朝廷允许该教在内地传播,768年准其在长安建立寺院,赐额大云光明寺。
此后又同意该教在荆、扬、洪、越及河南府、太原府等地设置寺院,摩尼教势力一度涌入内地,成为外来宗教中仅次于佛教的又一大宗教。845年,唐武宗禁佛,摩尼教也在其内,从此该教多在民间流行。
五代时,摩尼教与佛教、道教结合,成为民间信仰,并多次组织了教徒起义。南宋时,明教仍然十分流行于南方沿海地区,朝廷曾敕令严禁。明朝时,明太祖恶其上逼国号,视为左道之术,严厉镇压,该教趋于衰微。至清代时,遂不见史传所载。
摩尼教的根本经典有《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又称《生之福音》或《大福音书》)、《净命宝藏经》(又名《生命之宝藏》)、《律藏经》(又名《药王经》、《使徒书》)、《秘密法藏经》(又称《秘密书》)、《证明过去经》(又称《摩尼论说》)、《大力士经》(又名《巨人书》)、《赞愿经》(又名《诗篇和祈祷书》)等7部。据说它们都是摩尼用东方阿拉美文的叙利亚文(又称摩尼文)所书。
此外,埃及所传摩尼用中古波斯文写的献给沙普尔一世的《娑布罗乾》及汉译的《二宗经》等也属摩尼教的主要经典。据中国摩尼教僧道明说该教经典应有3000余册(条),20余种(道),可见数量之多,卷佚浩繁。
可惜这些经典绝大部分没有保存下来。
除上述几部之外,现在还能见到的其它有关摩尼教材料,主要来自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等地基督徒所作的记录或评论;琐罗亚斯德教中的史料;西方所传的用希腊文或拉丁文的撰述;伊斯兰教保存的史料以及用汉文或西域文字撰写、译作的经典、史籍、碑铭等各种记载资料。
摩尼教教义主要在琐罗亚斯德教的理论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诺斯替教、佛教等教义思想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对比东西方所传的史料有细枝末节的差异,但主要思想基本相同。
该教继承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二元论的思想,尤其重视光明与黑暗两种力量,把它们作为自己宗教思想理论的中心和理论基石,并依此构造了“二宗三际论”的摩尼教根本教义。二宗指光明和黑暗,亦即善和恶;三际是初际、中际和后际,即过去、现在和将来。
该教认为,世界上有光明与黑暗两种元素或力量,它们是两种对立的存在和王国。光明王国是充满爱、信、忠实、崇高(俱足)、贤明、温顺(忍辱)、智慧、了解、秘诀、调查等一切美好的东西。察宛(Zarvan)是这个王国里的最高主神,它被称为“永恒的时间”,有时亦称“光明之父”或“伟大之父”,汉译大明尊或大明神,体现光明、德性、威力和智慧“四大尊严”,并管理该王国的诸尊神及其眷属。此外还有属于该王国的构成宇宙五种原素或分子的净气(妙空)、妙风、明力、妙水、妙火,统称五明子。
它们又各自拥有自己的德性或意志。例如妙空表现出温和、智慧、理解、秘密、识见等德性。
与光明王国对峙的黑暗王国则到处充满黑暗暴力、愚痴、淫欲等一切邪恶的东西。
大魔(汉译魔王、怨贪魔王等)则是这个王国里最高权利的尊神,拥有诸魔及其众多的魔众,以及与五明子相对立的浓雾、熄火、恶风、毒水、晦气等五类恶原素或分子。
摩尼教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宇宙观。宣称在太初之际,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两种势力并行不悖,各自存在,但到初际之末,黑暗的力量侵袭了光明王国,双方为此进行反复较量殊死的决斗,其间或是黑暗吞噬光明,或是双方胶结纠缠不清,但是最后光明必定彻底战胜黑暗,绝对至善的光明王国将被建立起来。
在光明王国未就之前,世界日月是五类恶魔死尸中摆脱出来的光明分子,群星是那些仍然受到五类魔污染的分子,被五类魔粘住解脱不出来,分子的皮盖变成了苍天(十天),尸体造成了大地(八地),抽出的五类魔骨筑成江海山川,另一些黑暗和光明分不开的分子降临陆地变为各种动植物。而人则是魔王怂恿一对恶魔按明使形象“作雄雌等二形”(《摩尼教残经》),组成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肉身。他们的肉体虽是黑暗分子所成,但灵魂却是光明分子。摩尼自称是“光明的耶稣”,即真的耶稣,(汉译为“忙弥具知王”),是“全知的摩尼”,大明尊派到世间的最后一位使者,为众生“转大法论,说经戒律定慧等法,乃至三际及二宗门”,从此超度众生。
摩尼教的崇善弃恶的二元论思想反映了人类追求真、善、美,鄙视假、恶、丑的美好愿望,具有伦理的色彩。该教强调二元对立,但最后又将此推向一极,勾画出至善光明王国,和琐罗亚斯德教一样实为一元论者。其称之为世界的二个本原——明暗两种元素,都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意志或力量,所以它们是唯心主义一元论者。该教在吸收基督教、诺斯替教等思想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了这些宗教的哲学、教义,特别是对基督教异端派别及希腊、罗马哲学发生过重要影响。
10世纪保加利亚、巴尔干半岛掀起的鲍格米勒派(属于基督教保罗派)运动,11~12世纪盛行于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阿尔比派,以及18世纪俄国反国教派的莫洛干派都可以找到摩尼教的因子,因此有人认为上述几派是新摩尼教或摩尼教的变种。
该教传入我国后,开始依附于佛、道二教,后又与佛教融和,“二宗”思想在民间广为流传,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时成为广大下层群众的精神依托之一。宋真宗敕令编集道藏时,也将从福州调来的明使摩尼经纂入《大宋天宫宝藏》。富豪林世长献明教经,朝廷授其守福建文学的官职。
近现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摩尼教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中外学术界都发表过有关这方面的专门着述,其中主要是教史、文化、美术雕刻等方面内容,对教理的研究还需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