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托茨卡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58页(660字)

【生卒】:1907—1977年

【介绍】:

捷克当代着名现象学哲学家。

1929年,在法国巴黎结识胡塞尔,成为胡塞尔晚年为数不多的几个外国留学生之一。后在弗莱堡和布拉格等地追随芬克和兰德格雷伯研究现象学,并长期在捷克各大学任教。

帕托茨卡早年侧重于研究胡塞尔晚期哲学思想,他1936年所写的学位论文集中讨论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1939年,他编撰了世界上第一本综合性的胡塞尔传记,开始赢得声誉。

后来,他开始批判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些具体观点,当他的学位论文在法国出版时,他加上了一个附录,对现象学的体系逐步加以批驳。他认为,胡塞尔把意向作用(noesis)与意向对象(noema)视为纯粹意识结构的双重日要素,结果陷入了一种新的二元论;虽然胡塞尔提出了追求确然性的主张与“停止判断”的要求,但把它们局限在反省意识的范围内,因而也是不成功的。

帕托茨卡试图使现象学摆脱仅仅研究纯粹意识的狭隘眼界,并赋予它以普遍的意义。他赞同海德格尔从现象论转向存在论的做法,认为除了个人存在之外,还须进一步讨论社会存在的问题。

他提出,在社会存在中,实践的约束力是一个首要的基本观点,它应该植根于我们关于“自然世界”的观念之中。

主要着作有:《作为一个哲学问题的自然世界》(法文版,1976)、《人的世界一哲学世界:帕托茨卡文集》(德文版,1976)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