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87页(1554字)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论着的一个组成部分,全书主要讨论所谓“在上面的事物”即气候现象,但第四卷又讨论了地球上的金属矿物,所以有的学者也怀疑这一卷是否系伪作。
现存《气象学》共4卷。
亚里士多德在第1卷第3章中提出该书首先要讨论的问题是:充斥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是什么事物?他的答复是,这个区域存在的是太阳光与作用于地球表面而产生的两种“嘘气”(exhalation),即太阳光作用于干燥的陆地时产生的热而干的嘘气,以及太阳光作用于地球的水面时产生的潮湿和冷的嘘气。前者有如烟或火与风,后者有如水蒸汽,干的嘘气在成为火时包含了不少土的微粒,从而表现出火具有的热与干的性质,而湿的嘘气则在变为气时包含了不少水的微粒,从而表现出水具有的冷与湿的性质。
由这两种嘘气构成的大气层的上部仅仅是干的嘘气,其下部则包含干的和湿的嘘气两种:前者被称为“火”,但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易于引燃的物质;后者被称为气,这就是产生所有气象现象的物质。
在《气象学》前3卷中,亚氏讨论了两种嘘气在热、冷的作用及运动的影响之下,如何表现出种种不同形态的气象现象,他首先讨论大气高层的现象。如黎明曙光、云层色彩、流星、彗星、银河等等,由此可见亚氏持将某些天文现象与气象现象相等同的特殊见解,例如,他把彗星解释为大量干燥易燃的嘘气,由于天体的运动而引起燃烧,它在缓慢燃烧的状态中自由地运动;而银河则为整个天体的运动所引起的一种分泌和燃烧。
其次,在大气的下层,地球表面的湿气在太阳的热力的作用下而蒸发,上升的薄雾在大气较高部分冷却,散发其部分热力于火热的星球,并在与较上层的较冷嘘气接触时丧失其余的热力,于是它们由气变为水并重新降落到地球上来,从而形成了气与水的流动,它随太阳的接近与远离而升降。亚氏以此解释了云、雾、露水、霜、雨、雪、冰雹等现象及河流海洋的发源及其本性(如海水的苦味来自其所含土的微粒在燃烧过程的结果),这种冷却的蒸汽与大气上层热气的交流就形成了风。
大量蒸汽作为风穿透大地时则引起地震、雷霆、闪电、旋风等的产生亦与此相似,至于晕圈、影虹及日晕等则系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缘故。
亚里士多德在第3卷末尾考察了地下的物体的形成。在这里,亚氏把地质的现象也等同于气象现象来加以处理了。他认为当嘘气“被禁锢”在大地之下时,就产生出矿物,它又被划分为两种:由潮湿的嘘气形成的具有可熔性的为金属如铁、铜、金等等;由干燥的嘘气形成的就是“化石”,其中大部分是所谓的“有颜色的粉末”或者不熔化的石头,如雄黄、赭石、朱砂等等。
《气象学》第4卷很大程度上离开了前面的论述范围转而进一步讨论四元素与生成、毁灭的变化的问题,在内容上似乎与《论生灭》联系得更紧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部分讨论了无机物与有机物包含的作用与反作用活动的产生的根源与发展的问题,这在亚氏的自然哲学中构成了从考察无机物到考察有机物的过渡,为亚氏转向论述生物,特别是动物与人的感性能力作了准备。
总的说来,《气象学》一书,表现出亚氏对当时希腊人在气象、天文、地质方面的科学观察的重要成果,力图加以综合、概括,作出理论来加以推导。从科学理论的发展来说,它仅仅属于相当低的理论阶段,但作为综合认识宇宙的人类的努力来说,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成就。
它提出的不少天才的猜测对于推动人们去揭示宇宙的奥秘起过积极的作用,它是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认识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