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的三角形
书籍:东西方哲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19页(508字)
美国新实在主义代表人物蒙塔古对认识过程的比喻,用以表明认识由主体、客体和知觉的内容这三个要素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如三角形的三个角一样。
在1912年出版的《新实在主义》文集中,蒙塔古写了《实在主义的真与错的学说》一文,他在论述“真与错的起源”时提出了“认识论的三角形”。他说,关于实在的与非实在的对象意识的起源,可以通过三个元素来总结:(1)实际存在的外界对象,他把它叫做Oe;(2)大脑的状态本身,他把它叫做Oc;(3)所感知的或所意识的对象,他把它叫做Op。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Oe会是Oc的原因,而在一切情况下,Op都是Oc的蕴涵者。
它们是认识论的三角形的三个角。
他认为,由于对象不依赖于认识,认识有真有假,这就说明,在脑状态Oc中显示的对象Op可以同一于外界对象Oe,也可以不同一于外界对象Oe。“只要知觉是真的,所感知的对象与真实的对象就是等同的”。
认识论的三角形虽然表明了认识过程的复杂性,但由于它在方法论上的机械性,不可能对认识的辩证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
上一篇:《人性论》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