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距离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99页(689字)

哲学解释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哲学解释学的主要代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其代表作《真理与方法》一书中系统阐述了时间距离对于理解所具有的意义。

(1)时间距离是理解得以进行的前提。所谓理解(Verstehen)就是理解者和作为理解对象的本文(Text)之间达成一种一致(Verstandigen)。横亘于原作者和理解者之间的时间距离导致作者和理解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异。

因此,“每一时代都必须以它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流传下来的本文”。“本文的意义……总是部分地也为历史境遇所规定,从而为历史客观进程的总体性所规定”。

时间距离使“后来的理解优越于原初产品”;使“本文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使“理解不只是一种复制的态度,而始终是一种生产性的态度”。

(2)时间距离具有过滤的功能。

因为“一件事件必须说出的东西,它的内在内容,只有当它逸离了它的现实性之短暂环境时,才第一次显现出来”。“某物的永恒意蕴只有当它归属于一自足的上下文时才能第一次被客观地认识”。时间距离能为我们滤去错误成见的控制,从而使对象的真正意义充分浮现出来。

时间距离概念揭示了历史理解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历史性,并使它成为构成正确理解的必要条件,从而赋予它一种积极的意义,肯定了认识主体在理解活动中的能动性。

时间距离概念所秉承的思想,显然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中对“此在”(Dasein)的时间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