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秩序》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17页(1315字)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着,法国Gallimard出版社1966年出版。

原法文名Les Mots et les Choses,une archeologie des sciencces humaines(《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在1970年纽约Pantheon出版社出版英文版时,经福柯同意改为The Order of Things(《事物的秩序》),他还为英文版作序。

该书试图对人文知识及其变化进行考古学分析。通过这种分析,福柯发现,人是一件最近的、暂时的发明物;他宣布了“人之死”;这彻底更新了思想史。该书分为十章:宫廷侍女,世界这景,表象,说,分类,交换,表象之限,劳动、生命和语言,人及其两面体,人文科学。

作为考古现象学家,福柯在该书中表现出渊博的知识,其文多姿多彩,其思犹如涌泉。这是福柯最得意的代表作。

欧洲文化曾经是辉煌绝伦的,使人成为其认识客体,把人文科学变成一种反复使用的证明形式。而今的人学已超出了这一知识范围:进入实践和制度两大领域。

不过,人从苏格拉底式的“更好地自识”中摆脱出来而人的概念也要加入以前的人文科学行列之时,精确科学和模式困扰着这两大领域。

人学的“人”这一概念共同而各自的命运究竟是什么?福柯分析了它们的出现、相互联系和哲学基础。“人”出现在我们的知识里还是十分新近的事情。很久以来,“人”曾被误认为是一件珍藏品:它来源于知识内部(或文化模式之间或知识型之间)的突变。

这种突变,正是福柯所研究和揭示的。他从17世纪的三大知识领域出发对这种突变进行探索,这三大知识领域是为普通语法学、财富分析和博物学,其中,古曲语言拥有能够表现物的秩序的特殊功能。

19世纪初,语史学产生了,生物学与政治经济学也诞生了。万事万物不再服从表象规律而服从它们各自的变化规律。古典知识的统治地位失去了,却留下了一个空场,“人”就在这个空场上出现了——人们开始说话、生息和劳动,并成为可能知识的对象。在词与物的崭新关系中,“人”找到了它的诞生地。这里,关键问题不在于编写一部人文科学史,而在于对它们基础或模式的分析,对它们现时成为可能的思考。建立当代知识考古学(或欧洲文化考古学),还在于一种批判意识:既然,将来的一切捉摸不定,今天的条件将再次改变,“人”在探寻新思想的可能性的同时,却已至风烛残年。

该书旨在运用考古学分析人学(人文科学—-关于人的科学),重新估价人在人学中的地位。

福柯着重分析了近代的生物学、政治经济学与语史学。生物学是心理学的基础、条件和模式;政治经济学是社会学的基础、条件和模式;语史学是文学和神话学的基础、条件和模式。福柯的研究,以近代知识为中心,上至文艺复兴时代的知识,下到20世纪的精神分析与人类学。

在文艺复兴时代,人的知识取决于词-物间的相似性。词和物之间的相似性是指契合性、仿效性、类比性和交感性,即词同于物,书中所指即现实。可见,词与物混为一谈,都没有独立性,因此而产生的知识必不先进。认识就是猜测。

上一篇:事件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