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尔丁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32页(1464字)

【生卒】:1873—1940年

【介绍】:

美国现代哲学家、新实在主义者,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1912年,他和美国其他五位学者联名出版《新实在主义》论文集,成为这个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斯波尔丁与美国其他一些新实在主义者一样,对存在(existence)和潜在(subsistence)进行了区分,并且把潜在看成是根本的实在(“有”)。他声称,分析那些作为存在物的一目了然的事物,就会发现简单的“有”,即项和关系。

这些“有”可称作是抽象的、概念上的、逻辑的“有”;它们是独立自存的。我们一般说的常识性的感觉材料也是由“有”构成。这“有”非心非物,亦心亦物,是中性的,它可以依于不同的情况而成为精神的或是物质的。

“有”在人们的感觉上并不存在,却是构成感觉世界的基本要素。它可以形成可能的世界,却还不能形成现实的世界。

因此,斯波尔丁的世界观被称作是一种多元本体论。

斯波尔丁把自己的哲学标榜为分析实在主义(Analytical Realism)。在《对于分析的辩护》论文中,他指出,分析是一种认识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去发现一个“实有体”(entity)是在某种意义下由部分形成或组成的。

他把分析分为两个类型,即形式的分析和实验的或“实质的”分析。这两种类型都蕴涵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被分析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下是整体,而分析所导致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下是部分。

所谓形式的分析是指对于典型的整体所作的分析;实验的分析则是指把实验对象在实质上被分离开来的部分当作整体来研究。

可以说,由部分所形成或组成的实有体及其部分在某种意义下都可被称为整体或复合体。

因此,分析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整体中发现那些独立于分析和发现之外而存在或潜在的要素或部分,它们和整体一样是实在的。

斯波尔丁在认识论上提出“外在关系说”。

他反对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等人的“内在关系”理论。“外在关系说”可以用形式“a|R|b”来表示,其意思是:(1)假如两个项发生关系,任何一个项都不会影响另一个项;(2)缺少任何一个项,对另一个项都不会有影响;(3)任何一个项都可以出现并同另一个项发生关系而不致影响其后一个项;(4)因此,任何一个项都不会因与其他东西发生关系而成为复合的;(5)毋须第三个项R来作为a和b的中介。简而言之,“外在关系说”即是指相关性(relatedness)和独立性(independence)是完全相容的。但是斯波尔丁也声明这个学说仅适用于某些关系复合体(relational complex)。

关于意识问题,斯波尔丁采取行为主义观点,把意识对象看作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不占空间位所的投射物(projections)或者空间物体的维(dimensions)。此外,他还把谬误的产生看作是由于人们把一些仅仅是潜在的东西误认为是现实存在的东西而造成的;这种误认是意识中唯一的主观特征。

因而他进一步得出结论,由于存在物和潜在物都是客观的、实在的,所以错觉中的事物以及谬误亦是客观的、实在的。

斯波尔丁着述不多,但他对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哲学却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主要代表作是《新理性主义》(The New Rationalism,191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