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54页(1241字)

【生卒】:1889—1975年

【介绍】:

英国史学家,当代思辨历史哲学的主要代表。

津大学贝力奥学院毕业,曾任该校研究员(1912-1915年),他的母亲是英国妇女中最早获得大学学位的人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1918年曾在英国外交部情报部工作;1919年被任命为伦敦大学教授,同年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过巴黎和会。

1925年任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

二次大战期间曾任英国外交部调查部长(1943-1946年)。

他的一生着作颇多,主要有《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12卷,先后于1934-1961年出版,该书有素麦维尔的缩编本,1946-1960年出版后曾轰动一时。此外,还有《民族与战争》(Nationality and War,1915)、《希腊的历史思想》(Greek Historical Thought,1924)、《1924-1938年国际事务概述》、《经受考验的文明》(Civilization on Trail,1948)、《我的经历》(1969)、以及他死后出版的《选择生活》(1976)、《人类与大地》(1976)。

汤因比历史哲学的特色是以整体的眼光对人类历史进行了新的审视和新的展望。他试图给整个世界历史绘出一幅总图式。

他在历史研究中以一种“文明”或社会作为基本研究单位,而不是去考察各个民族国家。为此,他把世界6000年的历史分成21个文明,每一个文明都经历过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和灭亡五个阶段。文明的起源受“挑战与应战”的法则的支配,应战战胜挑战,文明诞生;文明的生长遵循“少数与多数”原则,少数人发挥创造性,多数人“模仿”,于是文明就兴盛、发展;文明的衰落是由于少数人成为统治者失去创造性、多数人不愿跟着他们走,于是便产生离心离德,少数人采取暴力镇压,多数人起来反抗,这就预示文明即将衰落,衰落的最后标志是“大一统国家政权”的出现。文明在衰落过程中将遵循骚乱、整顿、在骚乱中整顿这样三节半拍的规律。

按照汤因比的理论,现今的西方还没有达到大一统国家的阶段,因而西方的文明不一定非走必然灭亡的道路;相反地,西方的基督教文明目前还正处在方兴未艾时期,在这一点上,他与斯本格勒关于西方必然衰落的宿命论观点截然相反。他对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仍表现出抱有一定的信心。他的历史观是英雄史观。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方法是比较分析法,他采用大历史尺度,把有史以来的各个文明在哲学意义上都看成是平行的、同时代的,因而把希腊-罗文明、埃及文明等与现代西方文明视为同一个时代,这种观点曾招致了很多非议。

尽管人们对汤因比的历史哲学褒贬不一,但都一致肯定他是一位有代表性的历史哲学大家。

上一篇:汤浅泰雄 下一篇:《堂·吉诃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