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及其不满者》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90页(986字)
奥地利哲学家弗洛伊德后期重要着作之一,又译《文明及其缺憾》,1930年出版。
全书共8章,围绕着本能要求和文明发展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展开,对作者的社会文明观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重点是阐释他的幸福观、他关于文明对性本能和进攻本能的压抑的观点,以及他的文化超我概念,故可以看作是一部把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推广于人类社会领域研究的着作。
该书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和永葆幸福,包括获得快乐和消除痛苦两个方面的内容。
但人类一直因为不能消除痛苦的三个根源而未能找到真正的幸福之路。
人类痛苦的三个根源是:“自然的优势力量,我们肉体的软弱无力,调节家庭、国家和社会中人际关系的规则的缺陷。”这三者是人所不能征服的力量,但人们往往只承认和服从前两种力量,对第三种力量则拒不承认。
因为人自己制度的规则和取得的文化成就竟不能保护和有益于人,这似乎是不好理解的。唯其如此,才很有必要对文明的发展同人类的本能要求之间的关系作一番系统的考察。
该书认为人类个体的发展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但因为又必须与他人结成集体,所以每个人都有两个需求,即对个人幸福的需求和与他人相结合的需求,前者是“利己的”,是目的,后者是“利他的”,是实现目的的前提。但人类文明却主要把个人结为集体,为此不惜把个人的幸福置于次要的地位。
这样,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本能和文明、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文明的成就是性本能和进攻本能遭受压抑的结果,文明的发展意味着压抑的增强。
社会要想维持下去而不被瓦解,不仅要压抑人的性冲动或迫使它转向其他出路,即升华为科学、文化、艺术活动,还要竭力对付人的进攻本能,遏止它的分裂集体的倾向。于是产生了宗教和道德等社会意识形态。总之,该书把文明说成是对人性的压抑,是人类不幸的根源。
该书最后两章还着重探讨了内疚感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作者关于文化超我的假说也是在这两章中提出来的,他把当时的道德称为文化超我,并说这种文化超我对人类本能的过分压抑已使文明社会和文明中的人类患上了一种“文化精神病”,把精神分析用于对集体精神病的治疗,也许对于缓解文明和本能的冲动有着某种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