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95页(1218字)
【生卒】:1679—1754年
【介绍】:
18世纪德国着名哲学家、数学家。
出生于布累斯劳一个制革匠家庭,开始入耶拿大学学习神学,注重学习数学和物理学,后又研究哲学。1703年他以《通论实践哲学》的论文在莱比锡大学获博士学位,受到莱布尼茨的重视,同年在莱比锡大学任讲师,讲授数学和哲学。1707年莱布尼茨推荐他担任哈勒大学数学和哲学教授。
在此期间,由于沃尔夫接受并讲授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遭到他的同事朗格等虔信派神学家们的反对,他们采取向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告密的方式,说沃尔夫宣扬的思想在军队传播会带来极大的危险,致使沃尔夫在1723年11月被驱逐出境。但沃尔夫旋即被任命为马堡大学首席教授,与此同时还被伦敦、巴黎、斯德哥尔摩的科学院聘为院士,沙皇彼得一世也聘请他担任新建的彼得堡科学院副院长,被他谢绝。巴伐利亚选帝侯封他为男爵。
后来柏林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对他的哲学作出鉴定,认为这种哲学对国家、宗教均无损害。腓特烈二世加冕后立即把沃尔夫优礼召回,继续充任哈勒大学的教授,以后还曾担任柏林大学的副校长。
沃尔夫继承了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并且使之进一步系统化,因此这一哲学也被称作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他利用数学和几何学的方法对哲学范畴原理作了一系列推理、论证,使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更为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此外他对哲学作了有系统的、适当的分门别类,他以逻辑学作为所有科学理论的先导,把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类,前者是形而上学,包括本体论、宇宙论、理论灵魂学即心理学和自然神学;后者包括自然法、道德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他在哲学上的另一贡献是利用德语写作,奠定了德语的哲学词汇,从而使哲学真正属于德意志民族,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沃尔夫在完善莱布尼茨哲学体系时,往往单纯使用数学推理方法,抛弃了莱布尼茨的辩证法思想,使它成为纯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体系。
沃尔夫的主要着作有:《全部数学科学的基础》(1710)、《关于人类理解力的合理思想》(逻辑学,1712)、《关于上帝、宇宙及人的灵魂的合理思想》(形而上学,1719)、《关于人的行为的合理思想》(道德哲学,1720)、《关于人的社会生活的合理思想》(政治哲学,1721)、《关于自然的作用的合理思想》(理论物理学,1723)、《关于自然事物的目的的合理思想》(目的论,1724)、《关于人,动物和植物各部分用途的合理思想》(生理学,1725)、《理性哲学或逻辑》(1728)、《第一哲学或本体论》(1729)、《宇宙论概括》(1731)、《经验心理学》(1732)、《理性心理学》(1734)、《自然神学》(1736-1737)、《实践哲学通论》(1738-1739)、《道德哲学》(1750-1753)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