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
书籍:东西方哲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99页(653字)
佛教名词。
亦称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源出于中国古代思想家之着,《论语》、《老子》都有记载。佛教传入中国沿用此词,但词义已不同儒、道二家。无为在佛教中系指非由因缘和合而成,无生灭变化的绝对存在,以“(永)住”为特点。
有为与无为是一对矛盾的范畴,两者相辅相成,不可缺一,如果离开了有为法则也没有无为法。原始佛教用“无为”作“涅槃”的异名,代表不生不灭的涅槃永住。部派佛教以不变化为特点与有为法相对立,故以有为法为参照系阐无为法。说一切有部主张“三无为”。
即依靠智慧之力用,断却烦恼的择灭无为;非缘所生,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永存的非择灭无为;虚空无碍,诸法不生的虚空无为,故虚空也是无为的异名。属于大众部的一说部除了承认有部三无为外,又另立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缘起支性、圣道支性六无为,加在一起共九无为。
大乘瑜伽行派倡六无为。认为无为皆识所变的法性假立,六种无为皆为法性显现缘生别体。
六无为是:(1)虚空无为,指法性之真如断离障害显现无为;(2)择灭无为,法性择力去除染污显现无为;(3)非择灭无为,法性本性清净非缘所生显现无为;(4)不动灭无为,苦、乐、受皆灭入第四禅得名无为;(5)想受灭无为,无所思,无所念得名无为;(6)真如无为,真如本性真实如常相存在得名无为。此六种总显法性(即一切有为法皆为实体)寂寞冲虚,湛然常住,无所造作。
前五无为系真如无为的假立,假名,其体实有,诸有为法中真如缘起无为法,有为和无为为能依、所依的关系。
上一篇:无意识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