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希庇阿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41页(682字)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早期着作之一。
在柏拉图对话中以《希庇阿斯》为题的有两篇。这一篇讨论了一个伦理学上的悖论,篇幅较短,写作年代迟于《大希庇阿斯》,故称《小希庇阿斯》。对话的主要发言人是苏格拉底,参加者有希庇阿斯和欧狄库斯。
对话的开头转述了当时的一种传统观点:荷马史诗之一《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基里斯的品格比另一部荷马史诗《奥德修记》中的英雄奥德修要高尚。
阿基里斯虽然头脑简单,但忠实可靠;而奥德修虽然为人聪明,但诡计多端。苏格拉底指出:阿基里斯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他和奥德修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无意的,后者是故意的。
由此引出一个一般的问题:有些人故意犯错误,有些人无意中犯错误,能否断定哪一种人好些呢?人们一般认为,无意中犯错误的人可以谅解,故意犯错误的人不能原谅,亦即认为前者比后者要好。苏格拉底用类比法否认了这种看法。他认为:有知识的数学家能构造一个虚假的论证,非数学家只能承认自己无意中犯了证明上的错误。
天文学家,艺术家,角斗士都有这种情况。
所以故意犯错误比无意中犯错误需要更多的才能和知识。正义和道德或者是能力,或者是知识,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因此不能认为故意犯错误的人不道德,不正义,因为他们比无意中犯错误的人具有更多的能力和知识。这个悖论,苏格拉底不敢肯定,也不知如何避免。这篇对话以“美德就是知识”这个基本命题为前提,讨论了道德与知识的关系。它表明,柏拉图接受了苏格拉底的主张,把道德伦理问题归结为认识问题,以知识为伦理判断的标准。
这篇对话虽然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但仍表现了柏拉图理智主义的道德伦理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