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欲理论三讲》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70页(1198字)

又译《性学三论》,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最重要的着作之一,初版于1905年。

全书由“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的改变”三篇论文组成,虽然不是一本完整的性学理论专着,并且对性生活中许多重要问题都未涉及,但却是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以精神分析的日常医学临床观察材料为依据,对人类性功能所作的认真的科学探讨,所以发表后很快就发生了重大影响。但它关于“性欲乃一切人类成就之泉源”和“性欲观念扩张”的观点,却使精神分析学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使之背上了“以性解释一切”和“泛性论”的恶名。

本书认为个体生命一开始就存在着性功能,不过要经历一系列心理性欲发展阶段才达到人们熟悉的成人正常的性生活。

在每个阶段上,身体都有一个能使“里比多”的兴奋得到满足的中心——动情区或快感区。

首先是口腔阶段,其动情区是嘴。婴儿吮吸奶头就是性欲冲动之最初表现。

其次是肛门阶段,肛门为动情区。儿童排便时体验到的快感就是一种性欲满足的快感。

第三阶段在3-6岁期间,叫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动情区变为生殖器了。这时男女儿童对生殖器有了好奇心,甚至出现儿童手淫现象,并且面临着“对某些人深情的偏爱”。第一个性对象男孩选择的往往是母亲(作者称之为“伊底普斯情结”或“恋母情结”),女孩选择的则是父亲(被称做“埃里克特拉情结”或“恋父情结”)。必须克服这些情结,儿童的人格才能发展。

解决的办法就是男孩以父亲自居、女孩以母亲自居的“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所以此后男女孩都只与同性而不与异性来往了。这一时期性活动暂时处于潜伏阶段。最后是生殖阶段。此时性机能完全成熟,生殖器在性生活中拥有了无上的权力,男女都放弃自淫而以一个外来对象代替自身。

凡能完美地达到这一点的是理想的“生殖器人格”,但这是十分罕见的,绝大多数人都难以达到,因为多会遇到“固定作用”(Fixation)和“回归作用”(Regression)两种阻力。前者使人格发展在某一阶段停滞下来,后者则使它到了某一阶段又向后退。

因此许多人都在两性关系上有着微妙的、不正常的表现,诸如性变态、性倒错等。

本书显然极大地扩展了性欲概念。第一,它让性欲与生殖脱离,把性功能之第一目的看作是追求快乐,第二目的才是进行生殖,从而把儿童的和性倒错者的性活动也纳入正常人的性活动范围。第二,它把性欲看作人类一切成就的泉源,认为性本能的目的可以受到压抑或得到升华,因而能被转移应用到各种文化活动之上。

本书出版后引起剧烈的反对是不奇怪的,因为它确实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但它的性心理学冲击了陈旧的传统观念,把人们视为神秘的性问题变成科学研究的对象,又确实促进了性科学的发展。

上一篇:性力派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