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萨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80页(2310字)

【生卒】:1859—1938年

【介绍】:

英国现代着名唯心主义哲学家,新实在主义者。

生于澳大利亚悉尼的英籍犹太人家庭,1877年去伦敦进津巴利奥学院攻读数学、古典文献和哲学。毕业后,留校当研究员,讲授心理学课程,1882年被选为牛津林肯学院的评议员。

1889年他的第一部重要着作《道德的秩序与进步》(Moral Order and Progress)出版,获格林奖金。1893年任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哲学教授。

1917年被聘为基福尔德讲座的讲师。1924年退休。

1920年,亚历山大出版其主要着作《空间、时间与神》(Space,Time and Deity),从而建立了系统而缜密的哲学体系。他把抽象的“空间-时间”看作宇宙的基础和经验的源泉,并据此建立了一个本体论体系。

他按照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曲解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闵可夫斯基关于四维空间的概念,主张实在世界是一个过程,空间和时间不可分离,是相互关联的纯粹运动的复合体。

两者好比肉体和心灵,空间是时间的肉体,时间是空间的心灵,它们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

他断言,这个浑然一体的“空-时”是最基本的实在,即宇宙“母胎”(matrix),由此展开突生进化(emergent evolution),生发不息,形成一个质的等级体系;依次出现无机物、有机物,更高级的是生命、心灵和价值,以及最高等级的“神性”,至此达到最高和谐。层层创进的各个阶段虽然都以前一阶段为基础,但又不是既存诸因素的简单综合或总和,而是人们无法预料的新质的产生;它们是突然地、偶然地出现的,他所谓的神亦非指宗教的上帝,而是蕴涵各种突生的质的空间——时间的宇宙。

神是宇宙进化过程中所呈现的最高的质。亚历山大还把神设定为支配整个进化过程的一种向上的冲力或创发力,他称之为尼沙斯(nisus)。神虽然被放在最高一层,却不就是宇宙的止境,它不过是代表尼沙斯的上腾之力而已。这就是亚历山大的层创说或突创说。亚历山大对心灵地位的安排,自谓不像唯心论那样将它特别提高,也不像唯物论那样对它特别贬低,而自以为是用一种“忠于自然的态度”,所以他自谓不偏于唯心和唯物的新实在论者。

亚历山大有时把心灵看作是生理和神经活动过程有组织的结构;有时又认为,心灵是一种新的“突生物”(emergent),若当神经活动过程按照某一特定方式组成的时候,这些过程会显示出新的质,即意识。

在身心关系上,他主张身心不分。心灵有生理活动和神经系统等物质基础,因此它可以影响身;身体虽是物质,但它的神经系统是有意识的,因此它可以影响心。

同时,他又认为心比身更为重要。

在认识论上,亚历山大声称,知识或对象离认识主体而独立存在,认识就是对客体的沉思冥想(contemplation),是能感的主体和所感的对象的同在(compresence)。他认为,心灵本身不能自成对象,不能够象研究一个外在对象一般去研究它。假如没有在时空之中的适当的客观的对象,就不会有主观上意识上的认识活动,因此,外在对象或“所感”和心灵是有区别的,当二者结合起来,就产生经验。

人们对心灵本身的体验,可以通过以心灵作用过程为对象的内省(introspection)来获得;这种内省是一种欣赏(enjoyment)。而对于外在对象的认识则是对客观实在的科学意味的思维,是外观的。他还断定,心灵有选择对象的能力和作用,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主观上会加以选择;但心灵可能认错对象,见为牛,而对象存在的客观性不会因我们认错而动摇,因此对象离心而独立。他还进一步认为,人认识到的只是对象的一部分,实在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差异,同一对象或环境对于心灵可有种种不同的形象或呈现;现象并非心灵的存在物,事物的存在和事物的性质都是非心的,不受心灵影响。

所以他坚持事物离心独立这个新实在论的观点。

在道德思想方面,亚历山大提出道德平衡律。他认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所以受到人们遵守而维持下去,是由于它们能把人心、人性里面各种复杂的成分诸如动机、冲动、嗜好等调和起来,使之平衡;能够达到均匀和谐,符合某种理想秩序,在全体中获得一种匀称的状态。一切道德理想,都是在求取一种平衡的工具。

所谓道德生活,亦即是一种和谐、平衡的生活。

但是这种平衡,就个人而论,是个人情感欲望的调整;就社会而论,是个人与社会的利害的调整。

因此,道德生活是一个动的过程,它是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而永远不能处于静止不动的境界和状态。在发展过程中,邪恶被淘汰、转化或扬弃。

亚历山大认为道德是美和艺术,价值是第三性的质,它同满足人的冲动(impulse)有关。较高的价值——真、善、美——是某些冲动在变成沉思冥想并脱离其直接实用目的后获得满足时产生的。因此,美的创造和享受来自人要构造东西的冲动。真理则是一种类似于美的价值,道德价值是一种冲动在碰到另一种能够给它们带来形态上和谐的冲动即“群居性”(greg ariousness)时产生的。

亚历山大的其他主要着作包括:《洛克》(Locke,1908)、《实在主义基础》(The Basis of Realisn,1914)、《斯宾诺莎与时间》(Spinoze and Time,1921)、《美与其他价值形态》(Beauty and the other Forms of Value,1933)等等。

分享到: